不管如何,现在都是武国求著大乾,大乾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大乾不必著急,著急的是武国。
所以说完后,他也不要天立刻答覆,提出告退,让武国慢慢思索权衡。
他会在武国留一个月,等待武国的答覆。
婴天母女鬆了口气,由太平亲自送姚光孝离开。
很快,婴天召集了武国重臣商议。
商议断断续续持续了十余天,武国高层才拿定了主意,与姚光孝展开谈判。
这场谈判持续了大半个月,总的来说,七条办法、武国都能接受。
但细节方面,需要有所调整。
另外,武国希望乾国能答应一些其它条件。
姚光孝只答应了少数几个条件,其它的、便丝毫不让步了。
一月之期到,姚光孝要离开武国前夕,武国高层才答应了这一次的合作。
还是那句话,要求人的终究是武国,武国重臣面对乾国,是没有足够底气的。
合作达成,双方都忙碌了起来。
武国高层开始为转变战略问题做准备。
姚光孝又亲自去往北方前线,见李武忠。
这次换了李武忠,最委屈的、自然是他。
他身份地位不一样,需要姚光孝作为代表跑一趟。
待他將事情道出,即便是向来谦逊、性格温和的李武忠,脸色也是不禁变了变。
有些不甘,也有些无奈和释然,
“曹国公,陛下让我转告您,这一次、要委屈您了。”姚光孝开口安慰道。
无论理由再怎么充分,李武忠一旦被换,且不说其心態,对他的名声都是一个打击。
像之前被闻忠、速不台所替换的黄飞虎、伯顏二人。
在大多数世人看来,二人被换帅,便是不如李武忠、冯国二人。
在內部、以及外部都必然受到名誉上和实质上的损害。
李武忠神色一震,当即毫不犹豫的道:“为了大乾,为了陛下,我受些委屈根本不算什么。”
隨即,又颇为坦然道:“而且实力不如人,这是事实。
论兵道以及手段,我的確不如鄂国公。”
“论虚怀若谷,曹国公果然为诸帅之首!”姚光孝真挚的讚嘆道。
“姚相过奖了。”李武忠摇摇头,隨即正色道:“不知鄂国公什么时候到?”
“一年之后。”姚光孝肯定道。
“好,我先做好准备。”李武忠点头。
一年后,常玉悄悄来到了武国,见了面天后,便立即赶往北方前线,进入军中。
隨后便在李武忠的全力配合下,熟悉武军、为接掌武军做准备。
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
若是寻常时候还好,一点点掌握就是了,像之前李武忠那般,也不算多著急。
现在不一样,大战很激烈,必须常玉真正的熟悉武军,掌握战局情况后,才能完成交接。
正好,这个时间段中,武国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改变。
匆匆间,就过去了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