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厅已置了香案,供了痘疹娘娘几位娘娘的神像。用作洗儿礼的木盆周围扎满了红布彩线,盆里用葱蒜香料红枣等物煮了香汤。
人家挨个往里丢一件,接生姥姥唱便唱一句词,宋家那位老太太笑容满面的丢了好几件玉器,宋家太太亦是丢了些金玉之物。
甄姑母比着宋家太太的礼,也丢了一样分量的物事下去。
方才在房里趾高气昂的二婶婶丢了个指甲盖儿大小的银锞子,其余人并不比她好多少。
徐娘子本不想出挑,不成想这些所谓伯娘婶子竟这般抠搜,衬得她准备的物件儿都算贵重。既然都打好了,没得因让着人不将礼添进去的道理,况且这些人今儿想看徐娘子吃瘪,这下子她更要叫这些人好好看看。
赶在最后才往盆里丢下金锁,阿婆没来,打了一对金镯子叫徐娘子一起添盆,宝珠宝瑢也跟在安娘后头将小葫芦这丢了进去。
方才都是些银锞子,更有甚者不过抓了一把铜子,忽又丢了几样金子下来,份量还不
轻,这外家的人比自家的人可大方多了,饶是见惯了场面的接生姥姥,口中唱词也顿了片刻才继续高声唱起来。
待甄家三人添过盆,宋家老太太再看自家一群人,脸色有些不大好,因今儿是喜日子面上倒是没显露。
接生姥姥唱着词将盆里水搅了三遍,这才由乳母将安哥儿抱过来,用葱轻轻的打在小娃娃身上,又帮他洗过身,再唱吉利词儿。
宝珠听她从头说到尾,口中竟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心下感叹果然不论哪一行当,都得凭真本事赚钱吃饭。
等礼成宋家太太亲自招呼甄姑母与徐娘子等人,叫移步花厅去用饭。
宝珠不知道等她们几人走了,宋家这些个婶子嫂子,让老太太叫到跟前骂了个臭头。
沅娘再委委屈屈找太太一说,娘家舅母虽非什么高官显贵,可也是正正经经的人家,那二婶婶自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反在人家这儿耍起威风来了,到底是安哥儿舅奶奶,叫这群婶子嫂子堵在屋里一阵奚落。
旁人知道的是那些婶婶拎不清,不知道的还当他们宋家以势欺人呢,欺的还是不外的亲戚。
宋老太爷四品官上致仕,如今只在家里喝茶遛鸟,家里大事早交给宋老爷做主了,老太太手里有不少私房,这些也不是人人都惦记的,那几房因私心闹得这样难看,落到外面人眼里,未免有些太过丢脸。
因老太太制衡,宋太太拿几房没法子,这回抓着短处,告到老太太跟前儿,果不其然那些叔伯婶子又叫老太太罚了一通。
甄姑母来送喜蛋时顺带说起这事儿,心里高兴,沅娘聪明,现下已在宋家学着管家了。她自己向来嘴拙,去宋家总要叫那些人不阴不阳的刺几回,想到上回徐娘子与宝珠帮她出了口恶气,心里也是畅快许多。
也不知是不是上回去碍了宋家的眼,满月酒宋家倒没在下帖子来请,甄姑母私下找徐娘子将宋家人骂了一通,又自家做了一桌席面,喊了姑爷作陪,请甄家去吃。
天渐热起来,不知不觉到汴京都要满一年了,这天再吃羊汤容易补的淌鼻血,如今大家伙儿尝过还是觉得鸭血粉丝汤较羊杂粉丝汤好吃些,羊杂粉丝汤卖不动以后,便将羊杂汤暂且歇了。
宝珠与大哥买了许多料来试着调味,看哪样最适口,酸辣口最适宜这个时节来吃,便将羊杂汤换做了换做酸辣粉与凉粉。
第40章
这时节行市里新上的豌豆,买回来将豆去了皮儿,磨过滤过再淀出粉。
用这豌豆粉来做凉粉最是爽口,淋上酸汁子,鲜红的辣子混在其间,水灵灵的胡瓜刨成丝儿,用那芫荽葱蒜花生碎拌过,汁子酸辣,凉粉吃起来更是软弹可口。
这凉粉造价不高,卖的也便宜,只做八文钱一碗,凉粉无论是码头还是州桥街卖的都不错,许多劳累一天的百姓常趁黄昏买上一两碗,一家人或是直接分吃或是当作小菜佐饭都很便宜。
至于酸辣粉便直接用买来的红薯粉丝,倒不必自家在费什么周章去做粉丝,如今摊子上多了炸串,若有想加菜加肉的,也能直接添钱买。
无论是凉粉还是酸辣粉,要想卖的好,口味就是最重要的,酸辣粉的高汤宝珠用猪筒骨来熬,其余佐料与大哥二人一道研究了许多样,将汤底分与邻里尝过才定下最符合汴京人的口味的一样。
趁天热,许氏请了人来将冬天的毡毯被面洗过,趁着大日头晒干,又将井淘一遍,院里院外的沟渠暗沟,自家能掏的也都掏干净了,免得等下雨时那水又要漫出来。
家里院墙瓦片渗水漏雨的处儿也都请了匠人来修补更换过,连带着隔壁裴家也一并都修整了一遍。汴京新奇的事物多,两家老太太常出门喝茶看戏。
本朝水路发达,这时节青梅也乘船进了汴京。宝珠买下几筐酵了青梅汁子,等夏日里用茶沫煮过再放冰糖在井水里湃过,喝起来酸甜,最是消暑。
除了青梅,还有西瓜蜜桃一类水果,甄父下了工回来买了几个人家挑剩的西瓜,摊主推着车帮忙送到家,夜里一家人分了两个,汁水甜腻,吃的时候痛快,吃完夜里接二连三跑茅房。
阿婆开春时在院墙辟出两垄地种胡瓜,藤蔓给肥就长,牵过藤后长势更好,这时节新茬的胡瓜正嫩。
先前的蜂蜜柚子饮与梨汤早撤了,现下摊上买粉赠胡瓜甜饮与桑果饮子,这两样极受欢迎,这时节喝着甚是清爽,有早起上值的官差常绕路来买胡瓜饮来清口。
二哥今年八月里便要参加解试,如今不单只在学里读书,晚上还与表兄一道去董家。董家姑父花了大价儿请来一位学究给两人讲课业。宝珠自家早出晚归,除了闲时去送两餐饭与二哥吃,其余时候甚少能见着他,先前去一回总要感叹他人又瘦了,幸而如今晚间去董家,姑母能做些好的与他补补,否则便是能考上人也熬垮了。
过两日就是端午了,这两日摊子上不忙,宝珠便想着歇歇,只在饭点去摊上。崔大妈已经做熟了,趁摊上闲时告假宝珠向来都允,许多雇主契上写明的每月允两日假,真要告假却常拖延或是干脆不允,她自个儿知晓能找这一份长久的工十分不易,故而自己也格外珍惜。
宝瑢跟在玉娘子后头学了许久,宝珠看她画作越来越有灵气。姊妹俩坐在树底下乘凉,一个剥豆,一个用凿刀刻版画。
“师父她知道我缺银钱,帮我要了个活计,便是替书铺的话本儿里头刻插画,卖一本书与我二分利。”宝容手上动作不歇,顺着印到板上的线条细心雕琢。
“你学的精心,玉娘子她都看在眼里呢。”宝珠看了一眼,便是在木上刻画,也是栩栩如生,画上的小娘子连头发丝儿都格外生动。
宝瑢颇为老成地叹了口气,“娘子她身体不大好,又要分心教我,若再不尽心,难免有愧。”
今年端午一家子都没功夫去外头凑热闹,摊上忙碌自不必提,趁着节前一家人围着桌紧赶慢赶裹了咸甜粽子,蜜枣豆沙、鲜肉蛋黄、梅干菜肉一样都裹了许多,还从海货铺子里头买了干贝虾仁裹了海味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