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那封信送到部队后,会对郑海涛带来什么影响,也不说姜秋梅与郑晓敏的先后到来,会给郑海涛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只说钟鸣媳妇等姜秋梅离开后,便接了娘家妈过来小住。
钟家这处小院,除了厨房和客餐厅就只有三间卧室。以前钟尚海与姜秋梅住一间,男孩子住一间放了两张上下铺的卧室,女孩子也住一间同样放上下铺的屋子。
钟鸣结婚时,便将男孩那间上下铺卧室改成了一间*有双人床的新房。
这么多年,姜秋梅仍旧住最大的那间卧室,然后空着那间钟云溪住过的屋子谁都不让住。
明面上是留着给钟云溪回家住,实际上却是借着钟云溪的名头留给郑海涛的。
从去年开始,姜秋梅就经常在给郑海涛的信里提探亲和相亲的事。她与郑晓敏不因钟云溪吵架的时候,也会说一些郑海涛的婚姻安排。
比如说,让郑海涛的妻子住进那间一直空着的房间里。
凭啥呀?
若是那间屋子住的真是钟云溪,冲着她也姓钟,跟他们同一个爸的份上,他们自然不计较,但凭什么总共三间房姜秋梅和郑海涛母子就要占两间?
没这个道理。
要是有孩子,也不会那么麻烦,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自那年意外小产后,钟鸣媳妇就再不曾有孕。这次接了娘家妈过来,也是想着让亲妈帮着调理调理。
说起小孩,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自微生从医院消失的那年开始,钟家姐弟三人和郑晓敏夫妇就一直不曾有过小孩。
原本钟鸣妻子都怀孕了,却偏在那一年小产了。
一家是这样,两家也是这样,整整齐齐四对夫妻,硬是提前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而另一边,身体调理得极好却打定主意再不生小孩的微生,则非常顺利的考上了京华大学法律专业的研究生。
因研究生要九月份才开学,所以三月份后微生每天都会去法学院旁听。
因她只听法律方面的专业课,所以时间非常充裕。
因时间充裕,天气又正好,微生便意思意思的去废品站和卖各种材料的地方凑齐了一套挎斗摩托车的材料,回家组装了一辆挎斗摩托车,之后便带着老太太各种逛京城。
微生用彩色胶卷给老太太拍了不少相片,为了拍相片,微生还给老太太买了些带颜色的衣裳。
知道老太太偶尔会想到柏市的那些老街坊,微生还趁着开学前的那个暑假带老太太回了趟柏市。
因有排毒养颜的灵泉水和各种补品药膳,老太太越活越年轻,身体也越来越好,原本按年纪比姜秋梅大了一辈人,可两人坐在一起,看起来也不过相差个十来岁的样子。
姜秋梅这两年老了不少,但微生却一眼就将人认出来了。可惜见天将小女儿挂在嘴上的人却愣是没认出微生来。
微生看了一眼坐在老太太旁边,一边抹泪一边与老太太说自己命苦,说儿子在部队受了重伤的姜秋梅,孝顺又贴心的将老太太的腿放在自己腿上,一边轻轻按|摩,一边又问老太太喝不喝水。
姜秋梅见此,还一脸羡慕的夸老太太有福气。
老太太笑眯眯的对着姜秋梅不住嘴的夸了一回孙女有多孝顺,有多贴心。还说你有儿子,我有孙女,又劝姜秋梅想开些,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姜秋梅扯了下嘴角,勉强回了老太太一个笑。
春天的时候姜秋梅与郑晓敏先后跑到了部队,然后郑海涛才知道最小的妹妹都遭遇了什么。
而且不光郑海涛知道了,部队不少人都听说了。
自己的家事还是这种事被人知道了,这对郑海涛来说未必是好事,他就觉得特别难堪和尴尬。
而最让郑海涛接受不了的是他妈和他妹竟然还在部队里吵了一架……
再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件事的影响,在部队实战演习的时候,郑海涛就受伤了。如今人就在京城那边的部队总医院里。
说来也是巧了,姜秋梅与郑晓敏在柏市转车去京城,微生与老太太也从柏市回京城。两波人不光在火车站遭遇了,还会乘座同一辆火车赶赴同一个目的地。
不过微生扫过姜秋梅她们的火车票,是两张硬座,而微生与老太太坐的则是软卧。
从包里给老太太拿了水杯出来,示意老太太喝上两口。瞧着火车快进站了,微生又领着老太太去了趟洗手间。
看着微生与老太太离开的背景,姜秋梅还恍惚了一下。
出了趟门,就发现继子媳妇将娘家妈接来了。之后呆在自己家里,她就感觉自己更像个外人了。
浑浑噩噩的过了几个月,就收到了部队的电话……
别看这老太太就生了一个,还早早就牺牲了,可人家还有个又出息又孝顺贴心的孙女。可她呢?
她这辈子生了三个孩子,又帮着老钟家照顾了三个,可最终却是没一个让她感觉是依靠的。
小女儿不知生死,就是还活着怕是也不会再认她这个妈了。大女儿又是那种狼心狗肺的东西,如今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