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 第483章 烂陀寺佛门的报复(第1页)

第483章 烂陀寺佛门的报复(第1页)

夜色渐落,落日的余晖洒在嶙峋怪石与虬结古树之间,山风穿林而过,发出低沉呜咽。

昏鸦掠过崖顶,振翅声划破寂静,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钟鸣,仿佛是这片废墟古寺的回响,诉说着往昔的香火鼎盛与今朝的荒凉。。。。

夜风拂过檐下陶灯,灯焰微微晃动,映得帝驾眉目深邃。他坐在院中石凳上,手中摩挲着那盏从极渊归来后便再未熄灭的陶灯。灯芯不增不减,油液不枯不耗,仿佛它已不再属于凡间之物,而是自成一界,与天地共息。

月光洒落,井水如镜,倒影清晰如初。这一次,水中映出的是他真实的面容??皱纹渐深,鬓角染霜,却眼神清明,如星子不坠。他凝视良久,忽而轻笑:“你终于不敢来了?”

话音未落,井面微漾,一圈涟漪自中心扩散,水面竟浮现出一行血字:

>**“你胜了一局,非因光强,只因执念更深。”**

帝驾不惊,只将茶碗轻轻搁在井沿。“你说我执念深?可我所执者,不过是信一人能点亮另一人。这算不得执,是愿。”

血字缓缓消散,井水复归平静。

他知道,“黯”并未真正消亡,只是被心光所镇,退入了更深的虚隙。它们藏于人心最幽暗的角落,潜伏在每一次迟疑、每一声叹息之中。只要世间尚有怀疑滋生,它们就有重生之机。

而他也早已明白,这场战争从未以刀兵决胜负,胜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向光,万障可破;一念堕暗,百灯难救。

三月后,春雨初歇,洛阳城外新栽的桃林吐露嫩芽。守心营奏报:共光台夜间共振频率提升两成,百姓登台诵善者日增,尤以妇孺老弱为多。更有偏远山村自发结社,名为“点灯会”,每逢朔望聚于村口古树下,讲述善行,互赠米粮。

帝驾闻之,提笔批曰:“善不必大,行则不朽。”

然就在此时,西北急报再至??天台寺废墟下的冰棺空了。

夜烛亲赴现场,带回一块残布,其上绣着半幅图腾:九灯环绕,中央一目微睁。布料非丝非麻,触之如死皮,浸水不湿,火烧不燃。更诡异的是,观者若凝视过久,便会听见耳畔响起低语,内容皆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悔恨与不甘。

心灯司祭酒焚香卜卦,龟甲裂纹呈“逆轮相”,象征轮回逆转,死者复归非魂非魄之态。寒山居士闭目良久,终睁开双眼:“杨广未死,他的‘真我’正在借众生之疑重生。他不再是帝王,也不再是执念,而成了‘黯’用来侵蚀人间信念的容器。”

帝驾沉默片刻,问:“他现在何处?”

“在每一个说‘一切无用’的人心里。”寒山道,“他在等待一个契机??当万人同叹‘何必坚持’之时,便是他完全显化之刻。”

帝驾起身,推开窗扉,望向远方。

长安街头,一名乞儿蜷缩于庙檐下,手中紧握半块冷饼。路过书生见状,解囊赠食,并蹲下为其裹紧破衣。乞儿抬头,眼中泪光闪动,喃喃道:“公子……为何帮我?”

书生微笑:“因为我曾饿过。”

这一幕被巡街守心使录下,上报御前。帝驾阅毕,轻抚纸页,低语:“这就是答案。”

但他也知道,这样的温暖,并不能永远抵挡寒潮。

半年过去,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共光台金网愈发明亮,几乎肉眼可见。然而,一种新的异象悄然浮现??某些孩童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中,他们站在一片无边荒原,天空灰暗,大地干裂。远处有一座高塔,塔顶悬着一盏灯,灯火摇曳,即将熄灭。塔下跪着无数人影,皆背对梦境者,低声哭泣。忽然,一个声音响起:

>“你们守护的光,其实早已熄灭。

>你们相信的善,不过是谎言编织的牢笼。

>若不信,回头看看吧。”

于是他们回头??身后空无一人,父母、师长、朋友,全都化作了黑沙,随风飘散。

醒来后,这些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拒绝参与共光仪式,甚至撕毁《心灯童谣》课本。医者束手无策,只说“神魂受扰”。

帝驾得知此事,亲自前往一所学堂。正值午课,孩子们正齐声朗读《善行录》。他静静立于窗外,听着那一句句清脆的诵读,心中稍安。

可当读到“施恩不图报”时,全班忽然齐齐停顿。

空气凝固。

随即,所有孩子缓缓转头,齐刷刷望向窗外??目光直直落在帝驾身上,眼神空洞,毫无童真。

其中一人开口,声音稚嫩却冰冷:

>“陛下,您真的相信有人做好事,不是为了名声吗?”

帝驾心头一震,面上却不露分毫。他缓步走入教室,蹲下身,与那孩子平视:“你说呢?”

孩子歪头,嘴角扬起一丝不属于孩童的笑容:“我觉得……人都会骗自己。就像您,明明知道有些灯注定点不亮,却还要假装它们有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衡华
日曜明辉衡华
...
洪荒混沌天尊
账房小先生洪荒混沌天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