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这实在难以置信!
自太祖荡平蜀地、岭南、江南,收略河东,之后再没擒获国主的滔天之功。
太宗开边时有战果,但也没获全功。
赵立宽这次擒获国主,是自太宗皇帝以来,本朝最大的军功!”
村头老树下,吴相公满面通红,激动的向陛下道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虽没说话,嘴角却扬起,“朕也没料到如此。”
司马相公许久才放下手里的战报,向旁边的宦官要了盏梅山茶。
嘘嘘不已:“今日之事,必为千古传颂,赵立宽用兵如神,但陛下统筹各方,还为他顶住压力,稳住朝堂方为首功。
千秋之后,这段君臣佳话,必为后人传颂。”
曹颖听得入神,相公们说话她也不敢插嘴,心里却想到上元节上,赵立宽为她写的词。
不知道会不会有后人传颂他们的故事。。。。。。
陛下接着拿出另一份奏疏,“这是赵立宽随战报送来的奏疏,他呈奏三点,想要接着用兵,一举夺取代国土地。”
说着将奏疏递给两位相公:“你们看看。”
吴相公接过,先看完后又递给司马相公。
他自顾自总结道:“赵立宽说如今国内禁军正士气正高,通过战争训练出一批精兵强将,又缴获大量粮草,补给充足,将士愿意作战。
朝中陛下贤明,政事清明,此时进攻正是时候。
敌人国内,国主、太后、国相被擒,十万主力大军折损七万余,兵力空虚,人心恐惧,正是出兵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代军主动渡过黄河,导致主力被围歼,此等机会几十年难得一遇。
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就能一举解决自大周开国以来的隐患。
代国的静塞军司盛产军马,又能弥补国中军马之急,增强国力。
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他主动请缨,希望朝廷准许,继续进攻。’
陛下听完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两位相公怎么看。”
两位相公还在思忖,皇后忍不住先开口:“我大周乃中原大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缺那几匹马吗?
这都打四个月了,人累马乏,何况自前年起他就一直在蹦波打仗,这都接连三年了。。。。。。”
直到陛下咳了一声,皇后才止住,改口说:“这种大事不是我们女流能懂的,我也只是随口说说。”
曹颖知道太后的想法,仔细想来从宣州到西南,从西南到西北,赵立宽已经连续打了三年的仗。
别说太后这个亲奶奶,想到赵立宽的年纪,连她都觉得有些心疼。
吴相公喝了两口茶,远处村落里时不时传来狗叫声,“陛下,这样会不会不稳妥,七八万大军进军西北。
补给漫长,而且西北之地贫瘠,粮草要从河北、关中、河东等地运过去,路途遥远。
前几年一直在打战,国库空虚,今年秋收之前,国库都不太周转得过来。
这样草草进攻,还是要打到别国国土,会不会太冒进了。。。。。”
陛下思索起来:“粮饷还能够几个月?”
“如果不给赵立增兵,以现在户部府库储量,大概还够打半年。”司马忠道。
“现在是四月,就是说能打到秋收之后。”陛下道。
“话虽如此。。。。。。”吴相公依旧犹豫:“进军太过危险。
赵立宽如今取得的战绩已经足够亮眼,足以威慑诸国,万一战事不利,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可如果战事顺利,那就是灭国擒主,拓土开疆呀!”这时候司马相公却突然插嘴。
“陛下,吴公,以老夫之见,这场必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