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寒霜千年 > 第297章 皇后的人照样杀(第2页)

第297章 皇后的人照样杀(第2页)

每一次揭露,都引来万人围观。起初有人不信,骂他们是“挑事的疯子”;可当多个村庄接连上演相同场景,百姓终于警醒:原来所谓的“恩赐”,竟是控制的开端。

舆论如潮水倒灌。街头巷尾开始流传一句话:“药要验,话要问,好事背后看分明。”孩童们编了新游戏,叫“找假话”,谁能在大人说话中找出一处可疑之处,就能赢一颗糖。

朝廷震动。拓跋烬召集群臣议事,质问为何边疆“善举”反成祸根。兵部尚书欲诿过于地方官员执行不当,却被一位年轻御史当庭驳斥:“非执行之误,乃居心之险!若真心惠民,何须遮掩配方?何须统一歌谣?此非仁政,乃是心理攻城!”

皇帝默然良久,终下诏:全国暂停一切未经昭明书院备案的“惠民行动”,严查外来物资来源,并授权辨伪学堂组建“真言巡查队”,可直报御前。

然而,胜利尚未稳固,危机再度降临。

秋分之夜,京师突降黑雪。

并非真正之雪,而是无数细碎炭灰,随北风飘落宫城内外。百姓惊恐,以为天罚。钦天监奏报:“此乃妖星现世,主乱臣当道,民心将散。”朝中保守派趁机发难,要求废除“明识令”,归还教育权于世家。

念安闻讯,立即命人收集灰烬样本。化验结果令人骇然:灰中混有极细微的金属颗粒,遇湿气会产生微弱电流,刺激人脑颞叶,诱发幻觉与焦虑。更可怕的是,这些灰烬的成分,竟与西山地下城焚毁档案时产生的余烬高度相似!

“是陆知远遗留的技术。”婉儿脸色苍白,“他早算到会有这一天。”

念安却异常平静。他站在院中,仰望漫天灰舞,仿佛看到十年前那场大疫初期,人们因无知而恐慌的眼神。如今,历史正试图重演,只是手段更为精巧。

“他们想让我们怕知识,怕追问,怕怀疑。”他缓缓说道,“可真正的启蒙,始于对异常的敏感。”

他当即修书七封,分别送往七所核心辨伪学堂,附上灰烬分析图谱与应对方案。同时发动“千灯计划”:凡设有辨伪学堂的村镇,必须在三日内于最高处悬挂一盏红灯笼,内置特制蜡烛??燃烧时释放碱性气体,可中和空气中的金属微粒。

此举看似渺小,实则意义深远。当第一盏灯在京郊亮起,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短短五日,从江南到岭南,千里大地星火点点,宛如银河倾泻人间。

百姓渐渐明白:那不是天罚,而是人为。而只要有人愿意点亮一盏灯,黑暗就无法彻底吞噬希望。

与此同时,小满率一支女子巡查队潜入北方边境,伪装成采药女混入一支“惠民团”。她发现,这支队伍表面施药济贫,实则在每一剂药中植入微型陶片,陶片刻有特定频率的符文,埋于村落四角,形成“声波共振阵”。每逢月圆之夜,地下阵法启动,配合焚香,可诱导集体梦境,灌输“感恩陆氏清道”的虚假记忆。

小满冒险盗取一块陶片,连夜南返。途中遭伏击,两名同伴牺牲,她本人左肩中箭,仍咬牙坚持回到乌溪。

念安亲自为她拔箭疗伤。看着那块布满诡异纹路的陶片,他久久不语。最后,他命人将其熔铸成一口小钟,悬于铭记堂门前。

“让它天天响。”他说,“提醒我们,敌人从未离去,只是换了面具。”

冬至那天,钟声首次敲响。七响,不多不少,正是当年西山地下城的警示音。

此后每年冬至,全国三百余所辨伪学堂同步鸣钟七响。学生列队宣誓,百姓驻足聆听。有人说这是纪念逝者,有人说这是警告未来。只有少数人知道,这钟声的本质,是一次持续不断的“记忆校准”??提醒世人:你所相信的,真的是事实吗?

数年后,念安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三。临终前,他拒绝用药延命,只求坐在院中晒最后一次太阳。小满握着他枯瘦的手,问他最后有何遗愿。

老人微笑:“把我葬在乌溪畔,面朝南方。将来若有孩子问我是什么人,你就说??是个不肯忘记的人。”

出殡那日,万里晴空。全国学堂停课一日,百姓自发沿路跪送。送葬队伍长达十里,人人手持一卷竹简,上书《寒霜纪事》片段。当灵柩经过铭记堂时,那口小钟无风自动,七声悠扬,响彻山谷。

多年以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来到乌溪,在念安墓前放下一本厚厚的手抄册。封面写着:《寒霜纪事?第五十二卷》。翻开第一页,是一段稚嫩笔迹:

“今日村里来了新医生,笑容很好看,送药也不收钱。但我还是去了学堂做检测。药没问题,可我发现他的袖口绣着一朵小小的断节竹。我没声张,但已上报巡查队。老师说过,最可怕的不是恶人装好人,而是好人不知不觉变成了恶人的工具。”

老妇正是小满。她轻轻抚过墓碑上的名字,低声说:“您放心,我们都还记得。”

风吹过稻田,掀起层层金浪。远处,一群少年正围坐在溪边石上,大声朗读《辨伪入门》。阳光洒在他们脸上,明亮如初。

而在帝国最北的边陲小镇,一名幼童指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忽然说道:“娘,那朵云像不像一本书?好像还在烧呢。”

母亲抬头望去,心头一震。她想起昨夜做的梦??一个穿蓝衣的老人站在火中,手中高举一卷未燃尽的竹简,对她喊了一句什么,她没听清。

但她记得醒来时,枕边多了一张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像是孩子写的,又像是某种冥冥中的启示:

“别忘了问为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