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荆心怡就只有一个诉求。她希望这些人在骂她的时候,最好能带大名,角色名,和成名之路的全名,缩写不算数据啊!
骂都骂了,就不能给她涨点数据吗?黑粉甚至不愿意打她和电影的全名,实在可恶。
荆心怡对《成名之路》的成绩非常满意,只是她不知道,凌穗岁是否满意呢?
她和导演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作为监制的凌穗岁也得到了票房分红。但如果只看经济上的收益,在同样的时间里,她随便去拍一部电影,应该能赚得更多。
如果是以前,她肯定不敢问,不过这次是凌穗岁主动找她,自觉和女神已经拉近点距离的荆心怡,就小心翼翼地开口问了。
凌穗岁:“我很满意啊。”
凌穗岁的语气非常笃定,反倒让荆心怡不太确定了。
她又追问了一遍,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凌穗岁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很满意。
论收益,《成名之路》已经甩开同行一大截,荆心怡预估得是她最理想的状态,但即使是凌穗岁,也不可能部部电影拿年冠。内娱的影视寒冬从未过去,不亏本就是胜利。
论作品质量,论打出她初次涉猎幕后身后的口碑,论她在电影拍摄期间积累到的经验……凌穗岁觉得这些都没什么可挑剔的。
她反问荆心怡:“你怎么会觉得我不满意呢?”
这个嘛……
荆心怡也不是很清楚,她只是模糊有这种不安。如果非要说的话,大概是认为凌穗岁值得最好的吧。
她心里对娱乐圈名利场的所有想象,关于至高王位上的每一帧幻想,几乎都带有凌穗岁相关的印记。
昔年刘邦见到秦始皇,会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而荆心怡看到凌穗岁时,也会觉得女明星就该是她这样。
十几亿,算是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但还远远不够。
凌穗岁并没有在聊天里和荆心怡解释太多,不是因为她俩关系还不够好,而是她自己也还在摸索着,在感受这条道路上的每次反馈。
《成名之路》最让她高兴的点,其实是证明了以女性为主角的,不以性缘关系为主要叙事的一般故事题材,即使没有她这样的顶流,没有迪兰德那样的顶级团队,照样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这点很重要,比起凌穗岁拍过的作品,荆心怡的《成名之路》其实更能吸引市场跟风。
因为,凌穗岁只有一个,已经有无数野心勃勃的公司和待爆咖证明她的成功无法复制,而像荆心怡这样的流量花,内娱并不少——这里暂且不提荆心怡背后的付出,只讨论她的号召力和剧粉盘。
《成名之路》不算头部,但正因如此才更具备普适化的潜力。
功夫片也好,喜剧片也罢,只要能扩展女频题材的边界,让女性向作品,尤其是目标受众是年轻女性的作品,不局限在“必须要爆cp”、“男主决定上限”的固定思维内,就是凌穗岁现阶段最想看到的事情了。
个例无法影响内娱的大势,再怎么有本事吸干大盘的作品,筹备时间两年起步,但热映、热播期通常也就两个月。
如果内娱能有更多《成名之路》……各个年龄段的女演员们,也能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了。
提到内娱不靠cp爆出来的女明星,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凌穗岁。她也有热门cp,但大多数人认识她,喜爱她,绝对来源于角色的个人魅力。
不过,除她之外,就再也没有网友们一致认同的人选了。有些花粉提名自担,要么被嘲不够爆,要么被举例某对cp为她贡献过多少声量,怎么翻脸不认人等等。
凌穗岁很希望,荆心怡能成为下一个上述名单里获得网友认可的女演员。
毕竟,之前在娱乐组叫嚣不会贡献一分钱票房,只等着上线流媒体再去看,让大女主单扛的男演员粉丝,这会早就忘记了“绝不给别人的一番作品做数据”的誓言,主动当起了互联网cp领磕员。
可惜这部电影在网上的声量都集中在荆心怡身上,生粉再怎么努力,也赘不上来了。
虽然《成名之路》只是在国内上映的电影,但凌穗岁周围的朋友同事,也很关心她首次监制的电影。
她重返战士剧组时,特蕾莎也在。
玄幻宇宙没有原作ip,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新超英,迪兰德选择了“老带新”的方式,以一环套一环的时间线去塑造三巨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