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382章 失眠和高血压月票加更(第2页)

第1382章 失眠和高血压月票加更(第2页)

“林兄弟!我回来了!”陈大山哈哈大笑,“我在广东挣了几年钱,现在回来办农业合作社!听说你当了‘林主任’,特地带娃来拜师!”

众人哄堂大笑。林建国上前抱住老友,眼眶发热。当年插队时的生死之交,如今都成了改变命运的人。

饭桌上,陈大山说起见闻:“南边开放得厉害,外资进来了,工厂建起来了,连农民都能持股分红!咱们这边也不能落后啊。我想联合几个大户,搞个‘果业联合体’,品牌化经营,你负责技术支持,怎么样?”

林建国沉吟片刻,点头道:“行。但我有个条件??必须带动散户,尤其是贫困户。每户至少培训一名技工,产品统一标准,利润按劳分配。”

“没问题!”陈大山拍桌,“就照你说的办!”

酒过三巡,孩子们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中,林建国走到院中,仰望星空。这些年,他做过无数个梦,梦见自己重回钢铁厂,梦见王秀兰病重无钱医治,梦见小川辍学打工……可如今,那些噩梦再也没出现过。

他知道,重生的意义,不只是改写自己的命运,更是点燃别人的光。

开春后,果业联合体正式挂牌。林建国带领团队研发出首款“模块化智能灌溉箱”,成本仅为市价三分之一,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浇水时间与水量。试点三个月,亩产提升40%,果品质量显著提高。省农业厅专程派人考察,将其列为全省推广项目。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筹划一件更大的事??创办一所民办职业学校,专门培养乡村技术人才。他给它取名叫“启明职校”,寓意“点亮黑暗中的第一缕光”。

为了筹款,他四处奔走,演讲、拉赞助、写方案,甚至把自己那辆唯一的吉普车卖了。有人笑他傻:“有钱不存银行,非要投教育?”他只淡淡回一句:“我吃过没文化的亏,不能再让下一代吃。”

终于,在1983年秋天,“启明职校”迎来第一批一百二十名学生。他们中有失学少年、退伍军人、农村妇女,最小的十五岁,最大的三十八岁。开学那天,林建国站在简陋的礼堂前,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声音洪亮:

“你们当中,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出身低、底子薄、没前途。可我要告诉你们??在这个新时代,文凭不是唯一的路,能力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只要你想学,我就敢教!只要肯努力,谁都不能把你摁在泥里!”

台下掌声如雷,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那天晚上,他收到一封来自北方的信。是原钢铁厂的老同事写的:“建国,听说你现在成了‘林专家’,带几百人干活,还办了学校。我们厂今年裁员两千,人心惶惶。有人提起你,都说‘早该像林建国那样走’。可惜啊,大多数人还是不敢迈那一步……”

林建国读完,久久无言。他走到窗前,望着校园里昏黄的路灯下仍在自习的学生身影,轻轻叹了口气。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人看见危险,选择死守;有人看见机遇,毅然转身。而他,不过是那个在寒夜里点燃火把的人,明知微弱,也要照亮一段路。

几年后,“启明职校”成长为区域性知名技校,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成了农机公司主管,有的返乡创业当老板,还有人考上了正规大学继续深造。林建国的名字,也被写进了省劳动模范名录。

但他始终住在归园居,每天早晨准时出现在实训车间,手把手教学生接线、测电压、修电机。徒弟们问他:“师父,您现在这么有名,干嘛还干这些脏活累活?”

他总是笑笑:“因为我记得,当初是谁把我从绝望里拉出来的??是一个相信我能行的人。现在,轮到我去做那个人了。”

1988年夏天,国家开始推行职称评定制度改革。林建国凭借二十年一线技术积累和多项创新成果,被破格授予“高级工程师”职称。证书寄来的那天,全家人都高兴得不行,唯有王秀兰默默拿出那只珍藏多年的帆布包,轻轻擦拭上面的灰尘。

晚上,她递给林建国,低声说:“你还记得这里面的东西吗?”

他打开一看,依旧是那些泛黄的笔记、图纸、那本《机械原理》……还有夹在书页间的一张纸条,是他当年写的:“若有一日能靠手艺吃饭,必不负此生。”

他捏着纸条,泪如雨下。

第二天,他把这张纸条裱了起来,挂在启明职校的荣誉墙上,下面写着一行字:**“知识改变命运,实干成就人生。”**

岁月无声,山河巨变。曾经那个在劳动局颤抖着手交辞职信的男人,如今已成为万千普通人眼中的一束光。而他知道,真正的重生,从来不是回到过去改变什么,而是在认清生活的艰难之后,依然选择奋力前行。

某个月夜,他牵着孙子在果园散步。孩子仰头问:“爷爷,你说人能不能重新活一次?”

林建国停下脚步,望着满天星斗,轻声回答:“能。只要你敢扔掉旧日子,敢走上新路,每一天,都是重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