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八百八十章 奇谋斩天骄(第1页)

第八百八十章 奇谋斩天骄(第1页)

残蒙大军中军大阵,穹庐车金顶大帐。

阿勒淌和那位请兵将领,他们听了安达汗之言,心中都很是迷惑。

但他们知安大汗乃草原英豪,虽不像汉人读书写字,才智天纵,精通兵事谋略,残蒙三部少有人胜。

。。。

阳光洒在关楼青砖之上,映出她清瘦却挺拔的身影。元春将地图卷起,置于案上,指尖仍残留着江南水网的脉络触感。她闭目片刻,耳畔仿佛又响起西岭沟那夜的风声??火光冲天,粮仓崩塌,赵嬷嬷临终前那一句“小姐快走”,至今犹在心头炸响。

她睁开眼,目光沉静如深潭。

门外传来脚步声,轻而稳,是薛承志。他推门而入,甲胄未卸,眉宇间却少了几分往日的肃杀,多了些释然。“小姐,云州送来捷报:李崇文已依令推行共管制,三镇联席议事初成,账目公示于城门,百姓围观称善。朔方那边,也开始屯田筑渠,军民合耕,不日便可自给。”

元春点头:“民心可用,便不怕官贪。”

薛承志顿了顿,低声道:“还有一事……周默孙女周婉儿昨夜到了雁门,随行有十二名老匠人,皆是当年五仓机关库旧部之后。她说,愿以祖传秘图重建‘九枢连环锁’,恢复督粮官直控五仓之权。但她有个条件。”

“说。”

“她要见你一面,亲手交图之前,须得确认??你是否真愿为此赴死。”

元春笑了,笑得极淡,却锋利如刃。

“告诉她,我已在地宫烧过一次账册,若再烧第二次,也绝不会皱一下眉。”

薛承志抱拳退下。

元春起身,走到窗前。远处校场上传来操练之声,铁甲铿锵,号角悠远。一群少年正在练习骑射,其中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孩子,竟是边民之子。他们手中所持,并非玩具,而是真正的短弓与木柄刀??这是她下令开设的“幼武堂”,凡戍边将士遗孤或贫家子弟,皆可入学,习战法、识文字、通粮政。

一个女孩策马飞驰,箭出三矢,中靶两回。围观将士喝彩如雷。

元春凝视良久,忽然轻叹:“原来,希望是可以种出来的。”

就在此时,抱琴匆匆进来,脸色微变:“小姐,京里来了密使,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兵部使者……是邓妹身边的老宫人张嬷嬷,带着凤印旁签的紫绢诏书。”

元春眸光一凛。

抱琴压低声音:“她说,皇后有话亲传:‘庚戌案卷虽现,然宗室暗流未平。今上体弱多病,储位悬而未决,萧氏余党潜伏六部,恐再生变局。望卿勿辞辛劳,南下主持大局。’”

“南下?”元春冷笑,“她是想让我做她的刀,还是她的盾?”

“张嬷嬷说,若您肯入主户部,整顿全国粮政,她愿奏请圣上,赐您‘钦命督粮大臣’之衔,持节巡行十三省,凡涉粮赋者,无论亲王贵胄,皆可先斩后奏。”

元春沉默良久,踱步至案前,取出一枚铜符??那是冯砚临死前塞进她掌心的信物,刻着“河归海,剑归鞘”六字暗语。她一直不解其意,直到昨夜梦中,忽见父亲贾政立于洪流之中,指着东南方向,喃喃道:“江南不止有米,更有根。”

她猛然醒悟。

江南士族盘踞百年,掌控漕运、盐引、田税,实为国中之国。郭霖虽倒,但那些躲在幕后的“影子大人”依旧逍遥。他们不吃空饷,不蓄私兵,却通过联姻、书院、科举门生网络,操纵朝议,左右皇帝废立。真正的权力之战,不在北疆烽火,而在江南水乡的茶楼棋局之间。

而元春手中握着的,不只是百万石军粮的分配权,更是动摇整个贪腐体系根基的钥匙。

她转身对抱琴道:“回复张嬷嬷,请她转告皇后??我不能现在南下。”

抱琴一惊:“为何?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因为机会太好,才不能去。”元春目光冷峻,“邓妹此刻邀我入京,表面是倚重,实则是试探。她想知道,我是真心助她夺权,还是另有所图。若我欣然应召,反倒显得急功近利,成了她手中棋子。我要让她明白,我不是任何人的人。”

她提笔写下一封信,封入蜡丸,交给抱琴:“你亲自送与张嬷嬷,就说??雁门之事未了,三镇根基尚浅,待春耕毕、新仓成、兵械足,我自会南下。但不是去做户部尚书,也不是当什么钦命大臣。”

“那您要做什么?”

元春唇角微扬,一字一句道:“我要做天下粮政的‘破局人’。”

抱琴怔住。

元春望向南方天际,眼中燃起幽焰:“她若真想联手,就该放我自由行事。否则,我不介意独自走下去,哪怕踏碎金銮殿的台阶。”

三日后,周婉儿前来拜见。

少女不过十七八岁,面容清秀,眼神却锐利如鹰。她身后跟着十二位老匠人,每人手中捧着一方铜匣,上面刻满古老符文。

“晚辈周婉儿,奉祖父遗志而来。”她跪地叩首,声音清亮,“此乃《九枢机关全图》,含五仓地宫七十二道机关、三百六十处暗格、九重锁钥启动之法。祖训有言:非忠勇智仁兼备之人,不得授此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