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坐看仙倾 > 第402章 埋在院中的铁箱(第3页)

第402章 埋在院中的铁箱(第3页)

守军惊骇查看,发现台上置有一卷竹简,封皮题字遒劲有力:

**《太初正典?终章》**

他们不敢擅启,立即送往京师。皇帝命国师开启,却发现全篇空白,唯末页有一行朱砂小字:

**“道不在书,在行;善不在言,在做。此典已完成使命,余下篇章,由世人共写。”**

国师怔然良久,终将竹简供于太庙,立碑告诫后人:“自此以后,凡为民请命者,皆载入国史,不论出身。”

百年流转,沧海桑田。

昔日蓬莱仙岛早已不再是避世之所,反而成为天下医修、工修、农修的研习中心。玉霄真人晚年著书《尘中问道录》,提出“仙非离俗,乃济俗者也”,被奉为新修真思潮奠基之作。而迦陵古城每隔三十年便会短暂浮现一次,据说是千万亡魂轮流归来,重温人间烟火。

至于季忧,无人再见其真容。

有人说他在西南深山结庐而居,采药授徒;有人说他化作一阵风,常年徘徊于战乱之地,为垂死者唱安魂曲;还有人坚称,每当某个孩子在寒夜里因一碗热粥而重获生机时,窗台上总会多出一支小小的柳笛。

直到某年冬至,观微里举行百年祭典。

全村老少齐聚槐树下,点燃千盏灯笼,齐声吟唱那首传唱已久的童谣。歌声悠扬,直上云霄。

忽然,天空裂开一道缝隙,九道星光再度汇聚,形成一幅巨大星图,赫然是《太初正典》开篇第一句的篆文体:

**“人心若灯,一点即明。”**

紧接着,整片夜空缓缓旋转,星辰排列成一行新字:

**“吾道不孤。”**

全场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震天哭喊。老族长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他看见了……他一直都知道啊!”

多年以后,一位考古学者在整理古墓壁画时,发现一幅描绘“青衣人渡劫”的场景:画面中央,季忧立于风暴之眼,四周雷火交织,魔影重重。然而他并未出手对抗,只是静静吹奏柳笛,笛声所及之处,雷霆化雨,妖魔低头,大地复苏。

壁画旁刻有一段偈语:

>“世人谓我避战,实则我从未逃。

>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以一生行一事:

>让绝望之人相信,仍有希望可依。”

>

>??季忧绝笔

学者读罢,久久伫立。窗外春雪初霁,嫩芽破土,远处传来孩童嬉戏声,夹杂着一段不成调的柳笛旋律。

他忽然明白:所谓“仙倾”,并非神仙陨落,而是高高在上的神明俯身贴近人间的姿态。

就像那年春天,槐树开花,季忧坐在树下,笑着对一个小女孩说:

“你看,风来了,花就开了。不用谁命令,也不用谁催促,它们只是……选择了相信。”

那笑容,至今仍藏在每一个愿意为他人点亮灯火的人眼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