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李导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
“我们可以运用最先进的特效技术,打造出震撼人心的科幻场景。”
“我刚和顶尖特效团队合作过,绝对能把电影的视觉效果做到极致。”
李导认真的说道。
几位导演你一言我一语。
争相阐述自己的拍摄思路。
都想争取到这次难得的机会。
“最主要是我们拍摄电影的自由度得高。”
“这样的话,我们能够展现出来的就更好。”
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
导演们的争论声渐渐平息后。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空气中却弥漫着微妙的火药味。
文化创新部的赖远与徐首对视一眼。
两人都是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
自然听出了导演们话语间的潜台词。
那些关于叙事手法,视觉特效与故事内核的激烈讨论。
表面是在争夺执导权,实则是向主管部门释放信号。
创作领域应充分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各位的想法都很有见地。”
徐首率先打破沉默。
“我们理解艺术创作需要空间,文化部一定会把握好指导尺度。”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却暗含警告意味。
“但前提是,核心要素必须完整呈现,意识形态红线不容触碰。”
“该开放的资源权限,我们会全力协调,该落实的宣传渠道,也绝不会打折扣。”
赖远适时补充,推了推金丝眼镜。
两人的表态看似官方,实则暗藏玄机。
祁远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敏锐捕捉到其中深意。
导演们争取创作自主权。
而文化部门既要确保政治正确,又需借电影达成文化传播目标。
这场博弈中,双方都在试探底线,却又默契地保持着微妙平衡。
“至于编剧署名,既然要打造学术型艺人形象,让他挂名编剧倒也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