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笑了笑,“是啊,知意还没好,可刚搬来京城,凡事都得费心,我分身乏术,府里的事就先让宁小娘多费心吧。”
这话一出,李氏率先愣住,她是想着呢,徐氏这两天得照顾五姑娘,府里的事没人管,正好她来。
不然下午的时候她也不会让丫鬟小厮收拾东西,还交代厨房做温良玉喜欢的菜。
为的就是在温良玉面前表现,结果倒好,怎么让宁氏管,怎么都不该是她呀。
她进门早,还生下了温知谦,怎么能让宁氏管。
李氏脸上透出几分着急色来,“老爷,宁妹妹年纪小,怕是不成吧。”
宁氏看徐氏说得不像假话,也道:“大娘子,老爷,我这笨手笨脚的,怕做不来呢,再说还有李姐姐林姐姐她们……”
温良玉也点头,李氏刚一喜,就听徐氏又说道:“妹妹心细,左右不过三两日,知意也好转了,到时候我再来,这两日有不懂之处来问我就是。况且,你在静川五年,最了解老爷喜好,也知道怎么打点人情往来,咱们刚来京城,这个不能耽误。”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徐氏更看重宁氏无子。来京城自然不和从前一样了,家里更大,温良玉俸禄也更多,孩子们都长大了,做娘的都有私心,看李氏着急的样子,就不能让她管。
而且李氏粗心大意还不识字,林氏是心细,可她家世好,出于那点私心,徐氏不愿意让她来,故而还是宁氏来最好。
也是身边没个得力的管事,不然让他们做就行。
温良玉听罢点点头,“这样也好,家里人多,都出出力。”
宁氏:“是。”
温良玉都开口了,李氏还能说什么,就是心里不服气,一顿饭都低头耷拉着脸。
温良玉看了她一眼,却没说什么。
吃过饭后,温知瑶跟着宁氏回去。
太阳已经落山了,各屋都点了灯,她在外头玩了会儿,才进屋梳洗,“小娘,咱们一起睡!”
宁氏揉揉眉心,“你先睡吧。”
她今天是睡不着了,在静川还好,温良玉做县令,整个静川他最大,打点人情无非是送些东西。可京城这么多人,官员好似米粒,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
她盼着温知意早点好,好把这烫手的山芋丢出去,可是徐氏说要等两日,两日呢。
温知瑶见宁氏皱着眉,一幅头疼的样子,巴巴地凑了上去,“小娘在发愁。”
宁氏发愁地叹了口气,“能不愁吗,还不如我去照顾五姑娘,让大娘子来管这些事呢。”
温知瑶低下头说道:“要我说,就算五姐姐不病着,母亲也愿意你来。”
宁氏疑惑道:“为何?”
温知瑶:“母亲在苍山又不用打点这些,可在静川是需要的,那时都是你来,如今肯定是让你来更省心喽。”
宁氏一听,都快忘了这是五岁孩子说出来的话,下意识觉得有道理,“你这孩子,说得怪有理的。”
温知瑶笑嘻嘻道:“慢慢来呗,先把左右邻居的礼物送了,这边住着的肯定和父亲官职差不多,这样以后我还能跟邻居家的小娘子一块玩。还有,一定要跟母亲商量商量月钱!父亲同僚那边,最好得等父亲回来再说。”
温良玉刚来,肯定有管接风洗尘的,看席面如何和谁交好,再送不迟。
月钱最重要,从前温良玉每月还会给宁氏银子,当然大部分俸禄是寄回苍山的。
温良玉如今做了工部员外郎,每月俸禄三十贯值钱三十贯,逢年过节还有布匹绸缎。
温良玉俸禄都多了,那她的月钱也该涨些,以前一个月才一钱银子,还落不到自己手里,都被宁氏收了去。
宁氏点点头,“这些是该准备,不过不是你该操心的事,你呀也不晕船了,来京城不能只想着玩闹,该读书画画了,不然以前学的都忘光了。”
宁氏是识字的,她知道读书有用,在温知瑶三岁的时候就和温良玉说,让他为女儿启蒙,教她识字。
温知瑶学得出奇得快,只不过温良玉公事繁忙,给温知瑶启蒙后就不怎么管了,只偶尔考一考温知瑶功课。
宁氏发现女儿记性好,也喜欢画画,所以这两年一直让温知瑶学。
温知瑶年纪小贪玩,可等日后就知道好处了,赶路已经耽搁一个月,可不能再耽搁了。
而其他姑娘没见请过先生,以温家的家境,能供养儿子读书,却不能给女儿家请几位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