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云舞月扬 > 第9章(第18页)

第9章(第18页)

“熙河军当真是了得啊,这姚太尉只怕要高升了。”

“那是自然,当年王相公手下的兵马,岂是吃素的。老姚太尉当年英雄一世,小姚太尉也是将门虎子,满门忠烈!”

“正是正是……”

众人一阵赞同,齐齐举杯痛饮,官兵打了胜仗,作为大宋天朝子民自然也是面上有光。

接着便又说起今岁陕西诸路官府如何收购军粮,自家如何运法。

又说什么钱钞盐茶诸引越来越不好做,现今私铜泛滥,说什么东海倭国有人做这行,又河北有人暗自私运辽盐从海上直入江南,各种各样的花边八卦。

偶尔有一两个不开眼的文盲问起姚太尉究竟是何方神圣,换来的只是鄙夷的白眼和讥讽嘲笑。

楼上的人阴沉着脸,听着这些酒客的话,这些市井之人虽然说的乱七八糟,十成里面有六七成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甚至有自己的想象演绎,但是也并非全都不值一提。

至少那些酒客口中的“姚太尉”是谁,这男人是知道的。

老姚太尉自然是指的姚兕,当今西军将门之中的大名鼎鼎的悍将。姚家三代从军报国,随着宋夏战争而崛起,姚兕更是其中代表人物。

熙宁四年,先帝神宗登基未久,重用王安石,意图恢复河西。

其时因治平年间与西夏的几场军事对抗宋军完全不落下风,种鄂不但夺取绥州,蔡挺更是在大顺城击退了夏主亲征,令夏主凉诈中箭单骑落荒逃走,后凉诈更死于此。

有鉴于此,神宗登基后,颇有轻视西夏之意,令韩绛宣抚陕西,经略横山,准备一雪仁宗朝前耻。

而韩绛至陕西后,不懂军事,偏听偏信,宠信西夏降将王文凉,重用藩军歧视汉军,闹得军中失和怨声载道。

而王文凉更是依仗韩绛宠信作威作福,不但抢夺别人战功,更陷害赵庆余,吴奎等宋军大将。

最终导致夏军大举出兵之时,宋军军无斗志,啰兀城、抚宁堡大败,广锐军庆州兵变,整个环庆路几乎不为宋朝所有。

庆州大败乃是神宗登基后第一次对西夏的正面进攻,结果大败亏输,不但如此,大败之后又有兵变,局势危若累卵,汴京震动,此战给神宗当头一棒,让他从自大的情绪中清醒过来,此后便避开与西夏的正面冲突,开始对熙河羌人用兵,直到元丰四年西夏内乱,才第二次展开正面攻势。

庆州之败虽然损兵折将,但给了英雄一飞冲天的机会,身为环庆巡检的姚兕在此战之中崭露头角。

兰浪一战他单骑陷阵,万马军中一箭射杀西夏悍酋,致夏军大败。

尔后荔原堡再战夏军,双手引弓,射杀西夏将兵数百人,并斩其骁将一员,威震敌胆。

之后转战大顺城,再挫夏军,杀夏兵数千。

三战力挽狂澜,稳定了局势。

又与林广平定兵变,保住了庆州不失。

后来得神宗皇帝接见,赐以银枪锦袍,随王韶开拓熙河,力克河州城,征讨交址、南蛮,屡建大功,在西军之中,姚家将作为与种家将齐名的将门世家,地位就是姚兕打出来的。

这次大捷之中立下头功的姚雄,便是姚兕的儿子。

章桀的奏表已经进京,战役过程写得很清楚。

正是姚雄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率领早就埋伏好的七千熙河骑兵猛冲夏军,令夏军阵脚大乱,一举翻盘了战局。

姚雄更是身先士卒,冒刃陷阵,身中两箭仍奋勇大呼冲杀,士卒感奋无不以一当十,终于力摧强敌。

此次天子大喜嘉奖,姚雄算是一步登天,由个从七品的左骐骥使直升到东上阁门使,领秦州刺史,连升了四级,正式成为有资格统领大军镇守一方的“横行正使”的一员。

这一切,令大宋朝廷欣喜若狂,朝野之间欢呼雀跃,百姓们也是兴奋鼓舞。

小小西夏,一群生活在沙漠荒原中的党项蛮夷组成的化外番邦,竟然嚣张了这么多年,屡次抗拒天兵,令天朝上国颜面扫地。

现在终于知道官兵的厉害了吧!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高兴的。

楼上之人将头缩回雅座之内,满脸阴沉愁容。

这个雅座之内,出奇的并无任何歌姬,只有两人。

而这个雅座显然也是特制的,阁门合上之后,外间的声音竟一点也传不进来,显然是一间专门用于私秘事的所在。

而他对面的,乃是一个道士。

“大人请看,民心如此,若不早下决断,只怕时不我待。现如今孟后被废,宫内已无援手,若章桀在陕西再获胜利,只怕元丰奸党的地位将不可动摇。”

道人口中的“大人”便是指的对面男子,现任大宋侍卫步军司副都虞侯的高师亮。

此人乃是高太后的族子,虽然大宋朝乃是士大夫的天下,但是外戚还是有一定的官场生存空间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