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平王妃不作为,她的嫡次子却在爱妾的哭诉下,找上长兄求情了。只要平王世子出面,张家为了女儿的未来幸福,还是会给平王府一点面子的。然而平王世子想起自己的丑闻泄露,就是因为亲弟弟的爱妾,心里也有些不大高兴。他藉口要照顾妻子的病情,推三阻四不肯出门,二王子很快就看出来了,心里也不由得生起气来。
平王嫡次子没法说动长兄出面,心中怨气满满,又觉得无颜面对爱妾,便跑出家门去找人喝酒消愁。他找的是相熟的宗室堂兄弟,酒后又嘴上没把门,没两日功夫,平王府内部的兄弟小争端,以及张罗两家的明争暗斗,连着平王府对张家的不满,所有的八卦都传遍了京城宗室皇亲圈子,接着又向官员勋贵圈子散播开去。
平王夫妇挺恼火的。虽然他们觉得罗氏多事,但人家担心娘家父母兄弟的安危,也是人之常情,倒是嫡次子去求长兄,世子却装起傻来,为了还未进门的侧室,居然落嫡亲兄弟的脸,就未免太过分了。张家嫡支千金还未进门,就已经挑动得平王府两个嫡子不和,等她进门还得了?!而张家没有教养好女儿,让女儿去勾搭有妇之夫,本就家风不正。如今平王府两次三番警告他们收敛,他们居然不放在心上,还报复起了罗家,真当平王府是病猫不成?!
这一回,就连平王本人,都认同了平王妃的决定,认为世子的侧妃进门后,绝对不能生下子嗣,否则王府就永无宁日了!
平王世子妃挑的继妃人选还是很靠谱的。不管罗氏生下的是男是女,这世孙的人选,还是要靠继妃来生才行!
张家家主还不知道自己报复罗家的做法,给爱女的婚后生活挖了个大坑。他听说了外界的传闻,尤其是知道了平王府的看法后,也知道自己不能做得太过分了。他便稍稍收敛了一些,没让罗家父子真的陷入官司中,被扔进大牢里,可其他的麻烦依然缠绕着罗家,使得他们无法正常经营,又屡屡碰壁。倘若无法获得张家的谅解,真正让张家家主消气,恐怕罗家这几十年经营得来的偌大家业,就得葬送在这一代家主手中了!
罗家家主只能低声下气地去试探张家家主的口气,不料对方狮子大开口,不但要求上贡的钱财再翻两倍,嫁进平王府的罗氏女也不能继续怀着那个孩子,罗家还要为张家嫡支千金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而张家要求的数字,足以让罗家倾尽半份身家。罗家甚至还要将嫡长孙送到张家去,给张家家主的儿子做书僮,从此一生听从张家号令,虽无奴仆之名,却有奴仆之实。张家要确保罗家的继承人会继续乖乖听话,而不是象如今的家主那样,起了反叛之心。
这如何使得?!
罗家家主之子成婚数年,膝下只有这一个儿子,一向视若珍宝,怎么舍得让他去为人奴仆?况且张家家主的那个儿子一向有顽劣之名,身边的小厮书僮人人都被折磨得不轻,还有传闻说出过人命。罗家家主又怎么可能让珍贵的嫡长孙却受那种罪?!
罗家舍不得平王府的宗室外孙,舍不得半份家产,更舍不得宝贝的嫡长孙。可他们若拒绝张家,接下来只会迎来更多的报复与逼迫。除非他们能找到一个新的靠山,能让张家收手,从此乖乖放过罗家的靠山!
谁也不知道,罗家是怎么找到的门路。罗家家主离开张家之后,不到三日功夫,便有消息传出,罗家带着名下产业,合家投到了康王府门下,做了康王的附庸。
康王可不是一般的皇亲国戚,他是新君唯一的兄长,虽说身体不好,很少出门走动,可他在宫中地位超然,无论是谁叫他受了委屈,宫中太皇太后丶太后丶新君与宫外的周家丶吴家以及朝中的吴门故生们,都绝不会善罢甘休的!罗家投入康王府门下,张家就真的拿他们无可奈何了!
张家家主得知消息后,果然傻了眼。他去求儿媳大公主,又去见安王,然而无论是公主还是安王,都劝他死心。落到康王手中的肥肉,谁能逼他重新交出来?若是惹恼了宫中,张家日后难道就再也不打算送女入宫,又或是嫁女入皇家丶宗室了?!
张家家主一脸懵地回到家中,想到这些年张家在罗家那里花费的心思,得到过的好处……顿时心疼得吐出一口血来。
第1122章吃肉喝汤
海棠听说罗家投了康王府,十分惊喜。
她等到兄长海礁下衙回家,便寻空把人拉到自己的院子里细问:「康王府果然收下了罗家人?事情进行得顺利?」
海礁笑着点头:「非常顺利。罗家已是走投无路,若不想重回张家麾下承受张家人的羞辱,从此永无出头之日,他们只能另投新主。如今京城里能压过张家的皇亲国戚丶高官权贵,还有谁比康王更有份量?吉园从中牵线,罗家家主还没拿定主意,他的嫡长子和手底下的掌柜们就已经点了头。罗家家主就算有再多的顾虑,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况且康王一向体弱,不爱管事。他收下罗家是因为海礁与金嘉树丶吴珂的劝说,再加上他派去吉园的那位老公公亦觉得收下罗家利大于弊,能极大地改善康王府的财政状况,确保康王府日后能有一个稳当的财源,否则康王本人的性子,是不乐意羼和什么利益争斗的。
只不过,张家从前得势的时候,对他与吴家没多少敬意,吴皇后生前在宫中受气,不但孙贵妃能给她脸色看,就连宠爱平平的张恭妃,也敢出言嘲讽。康王虽然不曾亲眼目睹,但小时候他还在慈宁宫中隐居时,身边侍候的坤宁宫旧侍榴花可没少跟他说亡母吴皇后与兄长三皇子生前的委屈。再加上他身份公开后,依然住在宫中,张恭妃和她膝下的两位公主对他也很冷淡,似乎认定他不得圣心,绝不会有好前程,因此连面上情都懒得维持。康王虽说性情温和宽厚,但对于这般行事的张恭太妃以及她背后的张家人,也绝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他从前只是懒得与人计较罢了,反正张家又不会舞到他面前,他又何必多事呢?
可如今,罗家都主动投上门来了,听罗家人所言,他们又确实受了委屈。事关平王府后嗣,他也觉得张家想要平王孙子的命太过分了,便好心收留了罗家,也是给张家一个警告的意思。
康王还打发人给安王与大公主送了信,言明此事。在他心中,张家如今没什么份量,他之所以还愿意客气一番,完全是看在安王与大公主的面上。而安王与大公主也接受了康王的解释,主动按下了张家的不满。这件事就这么平平静静地过去了,至于张家家主如何吐血,张家嫡支如何丢脸,那就与康王没有关系了。
当然,康王一心休养身体,罗家虽然投入他门下,可具体的事务,他是不会去操心的。眼下罗家自行重整家业,每年每季定时向康王府上贡,就如同从前在张家门下一般。但康王府的要求比较宽松,不至于让罗家伤筋动骨,而张家能做到的事,康王府也同样能做到,甚至还更体面一些,能给罗家带来内府的订单,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康王不会插手罗家子女的婚配,也不打算纳罗家女为妾。可康王妃即将进门,等康王府有了女主人,她对罗家是否也同样宽松仁厚,就得看罗家的运气和本事了。至于康王妃吴氏的娘家嫂子,就是张家旁支二房之女这件事,罗家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只能尽自己所能去讨好康王妃和她的娘家嫂子,力求不再受张家的气即可。
除此之外,康王府本身亦有门人产业。吉园投入康王府门下更早,在康王麾下资历更深,因此罗家也需得对吉园众人保持敬意。双方有业务重叠,亦有合作的空间。罗家不但不能排斥吉园的人,还得与他们合作愉快。若是遇上吉园的人有什么不懂的,主动上门求教,罗家还得倾囊相授,不能闭口不言,不能搪塞隐瞒,甚至不能有所保留。
罗家曾经担心过,吉园会不会抢了自家生意,甚至是把罗家的生意诀窍学了去,将罗家挤兑得无处立足?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教。谁教他们是后来的,不如吉园讨康王欢心呢?总归罗家家大业大,人多势众,又在商界混得久了,自问经验丰富,见识广博,精明老练。只要是正常经营竞争,他们怎么也不至于输给一个半路出家的老太监和他收养的几个小年轻吧?
且不说罗家与吉园在康王府麾下如何争先,康王府多了罗家这份产业之后,承恩伯府家与金家也跟着受益不浅。康王与吴珂丶金嘉树既是亲戚,又有深厚情谊,前者吃肉,后者自然也能跟着喝汤。吴家得了罗家商行的干股,金家也有了罗家商队的分红。金嘉树那两个空了许久的大铺面,也终于迎来了新的租户。
罗家的布行与酒楼从原本属于张家的铺面中搬出来,迁入同样位于正阳门大街丶位置也同样优越的金家铺面。新铺开张的日子就近在眼前了,酒楼倒罢了,那布行老铺子的货物全数搬到新铺子去,实在费事。正逢换季时节,罗家索性来了个清货大酬宾,打了十分优惠的折扣,将老铺子的货物进行三日促销活动,吸引了许多顾客上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