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农家子,但人上人(科举) > 第202章(第1页)

第202章(第1页)

今年,北齐与代州所接壤的应州和朔州,接连更换了新的刺史。

与之前以和为主的刺史不同,这两位新任刺史都是北齐的少壮主战派,眼下他们的主战,倒也不是说,要与大景朝展开大规模的互相侵略和对抗,而是主张将当初协议和平条约之后,在条约当中没能详细划分清楚的一些争议地区,必须以强硬的姿态,要求大景朝签署补充协议,将这些争议地区明确承认大齐国的归属权。

北方的边州变成以这些为主的领导后,各类摩擦的频率明显升高。

代州知州的事务奏报也愈加频繁,王景禹也意识到了代州即将不同以往,在北齐两州的刺史陆续更换之后,就上书京师中书,希望能够调整大景朝在边防与北齐之间的方针。

不过,中书最终发回的奏疏批覆一直是要求竭尽全力维持北疆安定,可以在两朝的边货物之上做出让利,但是土地定界之事,必须寸步不让。

这两三月之间,代州暂时按照这样的方针,忍气吞声的努力维持表面的和平。

但显然,大景朝的忍让,并不让北齐的少壮主站派满意,半个月前,干脆发动了两州刺史府兵,武力占取了历来有争议的一县两寨之地。

局面陡然升级,代州知州自知已非他所能做主处置之事,当即一封疾书送带了河东路转运司。

因为双方的和平协议要求,与北齐接壤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代

州所在的河东路,不得设置主掌军事的安抚使司和经略史司。所以河东路的转运司,是兼掌了路内军事以及边境事务,在特殊时期,如果皇帝没有特派临时的安抚使和经略史,就要全权承担起这些事务。

王景禹在一日之内,安排了转运司的待办事务,确定了此次代州之行的随同人员。

转运正使卜根睿当日自百草园回到了太原府府城的官舍宅子,亲自带了人给王景禹送行,叫王景禹尽管去,他这副身子无论如何也能给他撑着场子,到他重新回来太原府。

这两年都之间,王景禹也已经培养和建立出了一套属官班子,卜根睿只需要以正使的身份坐镇,其他人自会各司其职的做该做的事。

太原府府城外,潇潇无边的黄草漫天。

王景禹向卜根睿等人洒酒拜别,踏上了就任河东以来的首次代州之行。

代州作为北方的战略重中之众,从太原府通往代州的道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是最发达的一条。

从太原府出发,向北经过石岭关,途径蕲州丶石鼓山,不到三日就抵达了代州州城。

时值初秋,气候还算适宜,即使是代州这样的大景朝最北方的边地,也还没到穿厚袄皮裘的时候。

王景禹在过了石鼓山入代州境内之后,就换下了马车,改为骑马而行。

此时远远的看到了代州州城,远远望去,就是军事重池的部署规模,城墙高达三四丈,周长总有十馀里地。城墙上的设置的敌楼丶角楼丶魁星楼等,像一个个盘踞于城头之上,守护城池的巨兽,围拱着南城门靖远门上,气势宏伟的城楼。

代州知州早带了人在城门外迎接,王景禹马到城门外三四里之时,就减缓了速度。

「王转运使大人!您到的可真快!」

王景禹下了马,同代州知州所带的一行人简单寒暄,要事当前,片刻后再次出发,自靖远门而入代州城。

代州城的州衙位于城中心偏北的位置,穿过代州城区棋盘状规划的街道,半个时辰后,所有人聚首于代州城州衙。

代州知州被王景禹带到州衙的知州办事堂,简单更了一身常服,用些茶水和饮食,由代州知州全程跟在一侧,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将代州眼下的情形详细讲了一遍。

「上个月,此时就略有端倪,北齐应州刺史截留了我们自代州入北齐境的商队和百姓,商人要求将入境的货物按照十抽其二的税率抽成,普通百姓则必须在有明确身份户籍证明的情况下,额外每人上缴两贯的买路钱,方得入境。当时百姓们都找到了州衙,想要我们州衙出面解决。在下倒是派了人过去同他们相谈,可是我们派去的人,直接就被达到了土窝窝房子里面,晾了半个月都没人理,根本没办法谈!州衙为了暂时平息这一次事件的影响,给过路代州的商队退回了代州境内所收取的关税,普通探亲的百姓,则发放了补助,将这一次民怨暂时遮掩了下去。这一件事,已经是代州今年所处理的与北齐边境摩擦的十数件中的一件,前头那些反反覆覆的事情,大人您前前后后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再说这最后一次的一县两寨的争端。在此之前,虽然应州朔州刺史多方挑衅,但是我们也都想办法,让他们得到一些实际的利益,暂时息事宁人了。半个月前,咱们在两州的探子回来说,应州朔州有兵马异动,朝着宜县的方向调动,我当时就调集了代州的州府兵,还向临境的宁化军发了防护消息,并请他们派兵到宜县防卫。但是,结果您也知道,宁化军说未曾收到转运司的指示,不得擅动。就这样,不到两天之后,应朔两州的军队抵达宜县,当天就将宜县攻占了,之后,又先后占了麻谷寨和西井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超凡大卫
吃瓜子群众超凡大卫
...
修罗天帝
实验小白鼠修罗天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