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想着自己不能说的太多,喧宾夺主,耽搁了王景禹的时间,高力觉得,自己怕是说上一夜都说不完。
他适时的停住了话头,转而道:「这次大人您叫小民来,马不停蹄这就来了。大人计划要做什么,我这回还带了一队人来,您有什么新的方向,要指给咱们,回去就开始准备!」
高力这一番话下来,是众人从未见证过的王景禹的曾经。
从前,他们只知道这位年轻的三元及第状元郎,不到四年的时间从副八品完成了副五品的跃升。但是眼前这个在河东路当地也很有写声名的京师常平银行的大行长的到来,才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就是这位年轻的二十来岁的王景禹,在初入官途,就做出了这样一件,在大景朝境内影响颇大的变革举措。
也许曾经,常平银行的孵化,也是始于像今日这般的一次谈话,一次王景禹口中的「不成熟的想法」及「试行办法」。
所有人,尤其是那两个商会的商户,尤其敏感,毕竟他们可都是知道的,眼前这位京师常平银行大行长,曾经也不过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大掌柜。
现在,他们的起点可比当初这位大掌柜要高!
两位属官同样也想了很多,因为他们也联想到,当初与三司度支部以及司农寺因为这件事,几乎所有参与其中的官员都得到了升迁。
一时之间,满堂之中,众人精神抖擞,全都凛然又期待的等待着王景禹的话。
王景禹察觉到了堂内气氛的变化,他仍然神色不改,气定神闲的接了高力的话:「是有事要同高行长,以及河东路的诸位商户代表们共议。」
「方才我同河东路几位说过,想要成立一个基础投资组,其中分别由商会代表丶经济民生名士丶转运司衙门属官这三方面的人组成,各位商会是主要的投资出资方,经济名士如许先生这般则是提供专业的经济和组织运行意见,政府属官不参与整个决策和组织的过程,主要起到监督合规的作用,同时在百姓层面对投资组的合规性做出承诺。」
「由这样一个基础投资组,在河东路境内,不仅仅是太原府的,河东路境内宣传,使那些有自己独特产品却没有银钱投入扩大产出的百姓,可以带着自己的产品和生产方案到投资组申请投资。基础投资组基于申请投资者的产品和他的商业计划,来共同商议决定,是否出资支持这位申请者。如果达成了投资决策,会与这位申请者达成一个最终的利润分红契约。」
众人听完,各自凝眉深思。
王景禹安静等待他们的消化,片刻后,其中一位商会代表许庆问:「王大人,那如果我们与申请投资者达成了契约,是否要参与到他的具体运营之中呢?」
王景禹:「不参与。」
「方才两位也曾经说到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如隔山。前来申请投资的人,有可能来自各行各业。你们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可能深度参与到每一个行业当中,这不仅容易产生错误决策,也拖慢你们的效率。你们只根据你们的商业视角和眼光决定是否出资,之后的一切运营过程由这位申请者自行组织承担,定期将进展和收效向投资组汇报。」
座中几人恍然大悟,深觉有理。
当然也还有一些对这种彻底放权的担忧,但是很快,他们这些富有经验的商道中人,就想通了各方关节。
投资本来就是要伴随风险的,这个风险取决于他们这个投资组的眼光。
在这个基础之上,王大人所提的这个方案,真的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最优解。
许中恺捋了捋自己一把胡须,不住的感叹:「妙极,妙极啊!富户之中闲散的资金被集中利用,调度给那些有才华却亟需资金的人,最终共同孵化出一个个原本不会出现的商品和行业。我想,王大人应该要接受投资组投资的百姓,要将商税的户头都设置在河东路才行是吧?」
王景禹对这件事直白的很,直截了当的承认:「没错。这是转运司筹备和参与这件事的要求。」
「不错不错。这是转运司使大人应该提的要求,如此一来,就是需要资助的百姓丶有闲置银钱的商会丶转运司衙署三方共同获利。好一盘棋子,王大人这一招落子,满盘接活!在下自认为我的重商重自由的学说,算是当世少有相同见识。没想到王大人不光由此见识,甚至比现在更深谙如何去运作上午经济之道,让钱谷真正的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实现流动,实现了钱谷的增殖。这才是王大人最高妙最精髓之处!」许中恺感慨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