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出去吃饭。”
梁益有些为难,他自诩是读书人,不进厨房,不碰厨房里的东西。今儿家中有喜,请了专门的厨子在厨房外搭了个棚子做饭,喜宴十道菜,取十全十美之意,其实是十个大盆就装了。
也就是说,不去席面上吃,就要去做饭的棚子里直接去棚子里盛菜。
而当下懂礼是不会去做饭的棚子里盛饭菜的,凡事都得有个规矩嘛,若是有人去盛,其他人盛不盛呢?若是让这些吃饭的人自己动手,肉肯定是不够吃的。
梁益长到这么大,吃过的席面不少,但一次都没有去过那个棚子。让他去盛菜,拿着碗也无从下手。
他干不了这事,但又不想让新婚妻子失望,于是悄悄找了自己娘。
梁于氏在儿子考中秀才以后,很是扬眉吐气,也讲究起来了。
儿子求她办的事,她也不好意思去:“叫出来吃嘛,别家新媳妇都敢,就她不敢,见不得人吗?”
梁益:“……”
他跑去找了婶娘。
婶娘小于氏,是于氏的远房堂妹,妯娌俩面上感情不错,那只是相对于另外两位妯娌而言。
被侄子求上门,小于氏不太想管,但想到赵朵儿她爹是官,到底是答应了:“行,一会儿我盛了给她送进去,你不用管了,去吃席吧。”
梁益办成了事,欢欢喜喜去与同窗友人吃喝了,一直喝到了晚上,客人散尽,只剩下他那一桌。
梁家人多,虽然有人出主意,让赵朵儿也跟着出来洗碗,好磨一磨新嫁娘的脾气,好在于氏没有昏了头,直接给拦下了。
赵朵儿在屋子里归置自己的嫁妆,她只带来了一个包袱,家具是一样没有。越收拾越难受,在不小心发现垫着的褥子是旧的时,忍不住哭了。
不知道哭了多久,睡了过去,都睡醒了,外面还在划拳吵闹。
赵朵儿又睡了,半夜三更迎来了自己的新郎官……喝得醉醺醺,一路走一路吐的新郎官。
屋子本来就不大,梁益一吐,满屋都是酒臭。常年一个人住,从没有见识过这场面的赵朵儿差点就吐了出来。
赵朵儿看不了那堆秽物……她在娘家时有丫鬟伺候,所有脏污的事情都有丫鬟代劳,但再出嫁时,家里没给她配丫鬟。
她看了半晌,下不去手,于是小碎步走到院子里,她也不知道哪间是自己婆婆的屋子,只小声喊着娘。
梁于氏听到了院子里的动静,正想起身,被边上的梁三爷给摁了回去。
“为了这婚事,你操劳好多天了,刚才不是喊腰疼吗?媳妇都娶进门了,还要你去伺候,那娶媳妇来做什么?”
梁于氏一想也对,而且底下还有儿女,若是将就了第一个儿媳妇,以后儿媳多了,她哪里顾得过来?
她倒了回去。
赵朵儿喊了半晌,没有人搭理她,于是委委屈屈回到自己房门口,她受不了那个味儿,也不想收拾,干脆坐在门口打瞌睡。
地上很硬,还有点凉。坐上一会儿,半边身子都冰凉了,如今是初秋,赵朵儿一晚上醒来好几次,后来实在受不了了,还是回了房,她特别小心的避开了地上的赃污,窝在了梁益的另一头打瞌睡。
这样窝着很不舒服,但也比坐在地上要好得多。
这一晚上,赵朵儿感觉自己睡了一年那么长,天蒙蒙亮时,实在睡不着了。赵朵儿想起梁益跟他说过梁家的媳妇新婚第二天要给全家做早饭,她当时就说自己干不了,梁益还哄她,说他到时会帮忙。哪怕干得不好,他也会帮着说好话,还说不用在乎那些伯娘和婶娘怎么说,反正他娘是个和善的,不会为难她。
赵朵儿昨儿出嫁时还想着要跟段明泽提一下自己不会用灶的事……两人私底下来往好几年,赵朵儿早就做好了嫁给他吃苦的准备。她只是不愿意在新婚第二日就独挑大梁做全家的早饭,并不是说以后都不进厨房。
她可以慢慢学,等学好了,独自一人做饭也不会糟蹋粮食后再做。
赵朵儿睡又睡不好,而且实在不想收拾这屋子里的秽物,干脆起身去了厨房。
梁益跟她说过,新婚第二日,多数是吃剩菜。新嫁娘要做的事情就是洗一点杂粮放进锅里熬粥,熬的时候多搅和一下,不糊就行。
赵朵儿没有烧过火,但有试着去厨房搅过锅,还问了家里的厨娘,确定只是火烧着搅和一下粥就能吃,当时还觉得挺简单。
厨房里乱糟糟的,昨天每样菜都有剩,原本要送一些给亲戚和邻居,奈何梁家的亲戚太多,干脆都没送。
这会儿大大小小十个盆,几乎占满了整个厨房。锅并不是干净的,装着大半锅水,看着有灰尘,应该不能吃。
想要做饭得把这些脏水舀了扔出去,问题是扔哪儿?
赵朵儿左右看了看,拿了水瓢将那些水泼到了院子里。
一瓢水砸在地上,啪地一声,溅得到处都是。
赵朵儿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舀,她动作不快,也不指望长辈来帮忙,只希望那些堂嫂看不下去,出来指点一二。
梁家其他的媳妇并没有多少善意,赵朵儿比她们家世好,比她们长相好,有赵大人拉拔着,小夫妻俩的日子肯定要比他们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