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兄妹四人中,周大南日子最普通,只在城里有一个小院子,是刘家传给他的,此外还有一百多两的积蓄。
而其他的几人,周大喜在城内买了一个三进院落,还在码头附近买下了三亩地做豆腐坊,之后有了银子就买地,在乡下有近百亩上等田地。
周大玉靠自己也在城里买了房子,她后来嫁给了一个商户之子,夫妻俩请人发豆芽,赚银子了就买铺子,温云起离开时,夫妻俩都买下了近二十间铺子,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温云起自己赚了许多银子,把生意做到了周边府城,他捐出了一半家财,剩下的一半给了唯一的儿子。
出现在温云起面前的周大椿浑身青黑,脸上都是笑容。
“多谢大人!我总想着帮一帮大玉,每次去李家,呼吸都不畅快,心里像塞了几团湿棉花,还有二老……他们能活到九十多岁,还是笑着去的,真的谢谢大人。至于两个哥哥,他们是有点自私,但也抱过我……总之,我很满意,谢谢大人。”
几次道谢后,他含笑渐渐消散。
*
温云起睁开眼睛时,只觉得头痛欲裂,脑子昏昏沉沉,呼吸间都是酒气。
一眼就看见了头顶上透着亮光的房顶,侧头一瞧,青砖造的墙上干干净净,地上却有不少灰,屋子里的桌椅和箱子上都有一堆一堆的衣裳,也不知道是洗了还是没洗。
此时原身好像喝了些酒,脑子不甚清楚,他坐起身,先看到了自己肌肉结实的胳膊……手粗腿粗,手掌蒲扇似的。
温云起看着自己那粗长的手指呆了半晌,这人……怕是又高又壮。
外面似乎有人在骂,骂得很难听,他看了一眼自己所在屋子的房门。门是栓着的,不怕有人闯入。
外头闹哄哄,一听就知道有麻烦事,温云起干脆闭上了眼。
原身古蛮牛,出身云州府郊外的村里,他是家中老大,生来高壮,据说还在襁褓里时就比同龄的孩子要大,一岁时,就比别人家一岁的孩子足足高出一个头来。
值得一提的是,古家夫妻成亲十年了才有他,一年后又去外头抱养了一个女儿,紧接着夫妻俩还生下了双胎儿子。
身为家里的老大,自然要懂事更早。他六岁就能有十岁的孩子高,再大一点,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在家时还得照顾弟弟妹妹。
因为有别于普通孩子的身高,他又长得特别壮实,村里的同龄孩子不敢惹他,也不和他玩。渐渐地,古蛮牛愈发沉默寡言。
到了十几岁,同龄人都开始谈婚论嫁了,家里的人也有张罗,但是没有人愿意与古蛮牛相看。
随着底下的弟弟妹妹一个接一个的成亲,家里有了弟媳妇,总嫌弃古蛮牛吃得多……是的,古蛮牛长大后比一般男人要高近两个头,身子像是一堵墙似的,论个子一个顶俩。
他干活很厉害,一人能扛二百多斤,但也特别能吃,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在家里吃不饱,有点好吃的要让给弟弟妹妹。他跑到山上学会了打猎,这才不饿肚子。
一开始,古蛮牛少有收获,有时候累死累活追了一路,什么都没得到。后来他越跑越快,自己琢磨着布置陷阱,收获就越来越多,自己吃不完,便拿到城里去卖。
刚赚到银子,古蛮牛很欢喜,把银子拿回来交给爹娘,一向对他冷淡的爹娘破天荒的夸赞了他。他打猎愈发认真,一有空就往山里钻,家里人对他的态度好转不少。
可是在两个弟弟先后成亲以后,弟媳妇嫌弃他吃得多,时不时就冷嘲热讽几句,对于他往家里交的银子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此时的古蛮牛已经二十岁,即便是沉默寡言,也不是个吃亏的性子,几次抡着拳头要打人。
他那拳头跟砂锅似的,谁受得了?
至此,两个弟媳妇由明着冷嘲热讽转为私底下嘀咕,他也不在意,只要没说到他面前,他就可以当做没听见。
常在山里走,哪有不受伤的?
古蛮牛二十一岁那年,家里的两个弟弟先后有了孩子,他在追一窝兔子时,一脚踩空,落到了山崖底下,当场就摔断了左腿骨。
打猎想要有所收获,去的都是深山
老林,他那条腿动弹不得,醒了又晕,晕了又醒,足足三日以后,他才打起精神往回爬。
又爬了三天,总算是到了村里人的田地旁,这才有人给古家人报了信。
古家请来大夫,大夫却说,他的伤势很严重,又耽搁了几日,几乎不可能好转,以后绝对是个瘸子。转而又说,城里有一位擅长接骨的钱大夫,兴许能让他没那么瘸。
一家子因为要不要送他进城而吵了一架,唯一一个愿意送他进城的是古母,可是家里是男人当家,银子都在古父的手中。
这场争吵前后不过一刻钟,就已经有古父一锤定音:不进城,就让村里的大夫治!
古蛮牛心里特别失望,他这些年往家交的银子至少也有三十多两,治腿绝对够。
明明有银子却选择不给他治,他特别心寒。
大夫摇头叹气,他手头没有特别好的药材,即便是能凑足续骨膏,药材的年限也远远不够,他尽心尽力给古蛮牛治伤,而就在养伤的这段时间,大概是看顾蛮牛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两个弟媳妇愈发嚣张,连两个弟弟都开始附和她们的冷嘲热讽,甚至还闹着要分家。
古家兄弟三人分家,其实只是把古蛮牛给分出去。
古家在后山脚下有一个茅草屋,占地半亩,原先是古父的姑母进城做妾,后来男人没了,她自己拿了安家费回家买地时搭过来的荒坡,原是想让侄子照顾自己,后来被安置到了那片荒坡上。那处地势不平,还到处是乱石。
古蛮牛不满意,他想分家里的银子,但是,无人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