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穿越六十年代,山野汉子小娇妻 > 第338章(第2页)

第338章(第2页)

一可在黑板上画了火,火上面画了木棒,然后在旁边写上「灭」字,让学生一边回忆刚才的情景一边认字「灭。」她告诉孩子们,识字记字很简单。她又告诉在场的老师说这种方法叫故事识字法。

一可又教了编儿歌和顺口溜的方法去识字。比如:

「大口妈妈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小朋友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

第434章韩桂花的提议

一可教了方法后,就发动孩子们用刚学的方法去识记课文里的生字。

比如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刚学「碧」这个生字,他就用了编故事的方法去识记。

这个学生真是聪明,一可想到。

这个学生学会了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识记生字的方法,他亲自上台来讲述并演练。

他上黑板口述演练,他先写了一个「王,」说这是王同学,班里成绩最好的,然后写了一个「白」,他说那是白同学,两人成绩不相上下,今天两人坐在石头上,要比一比谁最厉害——碧。

这个学生在「王」和白」下面写上石字,他说他通过这样编的故事识记了「碧,」这个碧字他就再也不会忘掉了。

在场的老师们听了一可的教学方法心里涌起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教学生」的想法,学生们也突然觉得以前很难记的生字突然变得容易了。

最后半节课,一可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学习识记生字,互相讨论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最恰当。

因为并不是所有生字都适合编故事或顺口溜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方法,果然就有学生举手说「清」字可以用加偏旁部首的方法去识记。

这一节课,不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老师们也获益非浅。

好军和火云两人也听得啧啧称奇,他们可也是读过书的,知道外面那些课上得有多沉闷,而且学生哪里有这样积极学习。

那些学生们要记住那些生字,除了死记硬背,还是死记硬背。

那些老师们也只是让学生多读,多看,说读得多就记住了。

其实不是那些老师说的那样,他们又看又读,花了好多时间记住了,然后很快又忘记了,哪里像刚才那个学生说的再也不会忘记了。

要是那些老师们也像一可一样教学生,学生肯定会有学习的兴趣,那些知识也掌握得牢固,可惜像一可这样会教的老师太少了。

「妹妹,你刚才那些教学方法,能不能写下来给我们学习?」放学后,韩桂花对一可说道。

「可以啊,不过没那么快,要不我告诉你,你去整理。」

「你能不能别这么懒惰,真是服了你了。」

「好,好,我写还不行吗?」一可心里想,「我写了就拿出去印刷,卖书,利国利民也利自己。哈哈,我真聪明,给自己点个赞。」

桃源村,今晚再次召开了董事会,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对陈大旺自作主张招临时工惩罚的决定———扣除陈大旺一个月的工资,陈大旺也认识到了错误,并且做了检讨。

会议上,子毅提议,以后每次出山,尽量带一个人出去见世面,了解外面,不要在山里闭门造车。

而出去的人选,就是陈大旺,李大山,李小山和胡向乐四人轮流出去,李小英和陈月儿由一可负责带出去见世面。桃源村的原住民,也就是在坐的各位董事,以后是公司里的中流砥柱,趁改革开放之前,把这些年轻人培养出来,将来桃源村才能走得更远。

会议还商谈了马友财丶刘兵丶董国庆和王峰几人的亲戚回去的问题,是让他们走山路还是水路回去,最后还是决定让他们走水路回去,但是出一线天时一定要让他们在睡梦中经过。

最后一个讨论的问题,也是解决临时工留下的隐患问题。

有人建议把养殖场和生产部门去背山村开办分公司,上面检查就去背山村检查,刚好李浩然在背山村担任大队长。

但是大家讨论说背山村人多口杂,难管理。

就在大家没有一个合适的提议时,韩桂花弱弱的说:「我倒是觉得有一个村子合适。」

一可立马来了兴趣,没想到韩桂花也有想法,她鼓励的说:「姐,说说是哪个村子合适。」

韩桂花在一可的鼓舞下,大着胆子说:「就是那个洪家村,妹妹,还是你说去他们村里散养鸡丶猪和羊,并且收山货的那个洪家村。」

一可和子毅都想起来了,不过他们还都没有过问那个村子的养殖到底办得怎么样了。

一可问道:「姐姐,你说说看,怎么合适法?」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