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220230(第16页)

220230(第16页)

雁来也就忙着待了一天的客。

不过就连她也没想到,来得最早的竟然是郭昕。

他在长安闲居之后,身上少了几分战场肃杀之气,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了。大抵因为没有烦心事,身体和精神看起来都好了很多。

这会儿,郭昕站在咸安公主的灵前,却是十分唏嘘。

他和咸安公主虽然素未谋面,却像是一对老战友,曾经一起为西域的局面付出过不少努力。

回想起来感觉像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是掐指一算,也不过是两年多前的事。

西域是幸运的,它等到了雁来。

可是咸安公主却留在了过去,没能看到这一天。

让人如何能不遗憾?

升平大长公主也来了。

同为大唐公主,她和咸安公主的命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一个嫁入定难功臣郭子仪家,一生尊荣,一个和亲回鹘,作为小辈却走在了前面,死后才得以回到故土。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她并没有找雁来说话,沉默地祭拜过后,就离开了。

不过最让雁来意外的客人,是吐蕃的使者。

虽然开放了秦州的互市,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来往并没有因此变多。尤其是在安西军收复于阗之后,彼此就保持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距离感。就连商队往来西域和秦州,也很少会进入沿路的城池。

雁来这一路回来,声势不小,吐蕃那边肯定会收到消息,不过居然会前来祭拜,确实让人意外。

或许也说明吐蕃人正在调整对天兵、对雁来、对大唐的态度。

这对雁来自然是好事。

宫里的人是下半晌才到的。

按理说,咸安公主是姑母,李纯应该亲自到场的。但他显然很不想跟雁来碰面,所以只派了人过来。

阵容倒是很庞大,宦官以俱文珍为首,朝臣以李吉甫为首,宗室则来了几位亲王。

可以说是把面子给足了。

而且还带来了李纯的圣旨,给予了一系列的加恩。其中有给咸安公主的,也有给雁来的。

雁来的加官进为检校兵部尚书,爵位没变,但增加了封户,不过最重要的一条,自然还是雁来改姓为李,并记入李氏宗谱之中。

今天之后,她就是李雁来了。

这事虽然早就已经说好,但直到今天才算是彻底定下,几位宗室亲王也是为此而来。他们回去之后就会开始走流程,等咸安公主下葬,雁来去谒过祖宗陵寝、拜过宗庙,便算是礼成。

大抵因为李纯不在,又是这样的场合,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气氛还算融洽。

就连俱文珍,面对雁来时也没什么战战兢兢的情绪。

虽然上回被针对的人其实是他,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是做给皇帝看的。俱文珍对雁来没什么怨恨,雁来也不会在这时候针对他。

祭拜结束,雁来将这一行人送到寺门外。

上了马车,俱文珍回过身,看到仍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的雁来,心下不由怅然若失。

第一次见面那天,他就觉得,那或许是对付雁来的最佳时机。其实就算当时动了手,胜负仍未可知,但错过了那个机会,就再也没有胜的可能了。

如今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只是为了让那一天来得更晚一些。

但究竟有没有用,就连俱文珍也说不清楚。

……

两位公主的陵寝,自然不像是帝王陵墓那样,需要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去营建,早就已经修得差不多了——玩家也参与到了建设工程之中,虽然主要是去了解古代陵墓的建筑流程。

所以第三天,咸安公主就下葬了。

——卫国公主的葬礼安排在后面几天,免得一直是咸安公主的陪衬。

灵柩从寺里出发,太常寺的官员在前方奏乐,高唱《薤露》,雁来捧灵走在灵柩前方,后面是随葬的一应器物。

出了寺门,就见街道两侧都搭了一排排的棚子。这是路祭,因为陵墓离城很远,很多人并不会去那边参与下葬仪式,所以就只在出殡时在路边设棚祭奠。

今日来路祭的,不只是皇亲权贵和朝廷百司,还有以王元宝为首的长安商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