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 190200(第15页)

190200(第15页)

吕布走上去,拍了拍张辽的肩,递给他一只水囊,张辽三两口喝干,走到帐中央,拿起一直炭笔,在地图几处关键位置划上标记。

在曹班所掌握的最新版本舆图中,兖州北部还是空白区,一直以来,舆图都是随着她的足迹更新的,有了军队之后,军中配备了测绘队,随行随记,舆图才越来越清晰。

跟张辽一起出发的测绘队预计还要半日才会返回,顺带一提,测绘小队也是曹班军中最为“奇葩”的一支队伍,他们不穿军服,而是穿着一种仙气飘飘的薄纱罩衣,伪装成卜卦的方士,为求逼真,测绘甚至是即墨军事学院中,唯一一个系统性培训卜算的专业。

张辽将自己在途中记下的地貌特征,还有曹操军队的布防情报记录下来。

舆图上,原本标注曹操家人的位置是在郡治昌邑,昌邑处在兖州的腹地,他们如果对昌邑动兵,那就是深入敌后,主力军不在的情况下,完全就是送菜。

但如果曹操真的把家人放在鄄城……

“将军,我可率军,奇袭鄄城!”吕布道。

昌邑危险,东阿太远,鄄城刚刚好,简直就像一个天然的靶子。

“会不会有诈……”虽说消息是张辽带回来的,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粟飞问张辽消息是从何得知的。

“我在东郡和济阴郡交界的位置,接连遇到好几拨百姓,带着车马往鄄城方向走,东郡旱灾严重,沿途多有贼寇,我护送他们走了一段,消息是从他们口中探得的。”

“济阴郡……都是从南面来的?”

“是。”

粟飞反复查看舆图,鄄城以南是济阴的郡治定陶,那是曹操大军休整的地方,也是他们这次真正的攻击目标。

定陶的东面,就是紧挨着济阴郡的山阳郡治所昌邑,同时也是刺史府所在。

曹操不相信昌邑的世族……百姓接二连三的搬迁……

鄄城……曹操的家人……

“曹操恐怕是想迁郡治!”

吕布大喜:“那我们还管定陶做什么,直接打鄄城!”

比起济阴,攻打鄄城,他们能从水路得到支援,显然对他们更加有利。

粟飞也想不出不打鄄城的理由,当机立断调整战略,张辽得到了作为先锋军将领的机会,不禁心潮澎湃起来,可心中还是隐隐不安。

“实话说,属下不明白,曹操为何要在这时改迁州治?”

主将外出,除了迁治所,或是迁人口,确实没有理由让这么多百姓从相对安定的后方,转移到随时可能发生战争的边境。

吕布懒得细想这些,得了军令就出了营帐整兵去了,粟飞写好文书,让士兵加急送回洛阳,对张辽道:“或许曹操也是迫不得已。”——

于此同时,驶向辽东郡的海船上,船医敲了敲舱门。

舱门上,刻着两个字。

——“甲一”

这是一艘货运海船,随着这几年环渤海地区造船业的不断发展,继青州即墨港之后,曹班又先后在东莱、辽东、乐浪郡设置港口并搭建造船厂。

乐浪的海商甚至在前年将生意做到了高句丽,曹班将六十米以下海船的制造权限额开放,并派水兵扫除海患,对海商开始征税。

这艘货运海船便是私人海商所属,船医是乐浪郡人,在即墨军事学院读过一年书,后来辍学,被乐浪的海商募到船上做工。

屋内似乎有些吵闹,等了片刻,一名青年打开舱门,船医好奇地往船舱里瞟,青年微笑着侧过身,挡住了船医的视线。

“哦,我是来说一声,那人救起来了,要送过来吗?”

“您稍等。”青年关上了门,大约是要和他家主人通传一声,没过一会儿,舱门再次打开,青年对船医道:“劳烦您,将他带过来吧。”

船医走后,青年回到船舱,关上舱门。

舱内,身着华丽锦织薄衫的白发女子斜倚在榻上,面带着一只单边黑色眼罩,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持黄金镖,衣衫下露出的一截小臂线条流畅而紧实,肌肉若隐若现。

青年关门转身的瞬间,女子手里金镖脱手,当的一声,疾风擦过青年耳畔,飞镖正中挂在他旁边木舱门上一块圆形的镖靶。

软榻旁,肤色黝黑的男人鼓掌欢呼起来,角落里,还有一个文士打扮的年轻人,睡得正香,而从头到尾,门口的青年都不曾眨眼。

“无趣。”段宁摘下眼罩,伸了个懒腰。

“姑臧君非要见我痛哭流涕才觉得有趣么。”戏志才取下镖靶上面的飞镖,在手里掂了掂。

纯金色,很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