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现在是声名显赫的讨董盟主,而自己是首战大寄的宦官后人,他拿什么和袁绍争?
曹班的营帐就和他的营帐隔河相望,酸枣人人都拿曹班当笑柄的同时,对他也没有好脸色。
他再也没有留在酸枣的理由,只能采纳荀攸提供的下下策,带着手下的文士武将南下扬州募兵。
袁绍虽然顺利劝退了曾经的友人,但手里的兵名不正言不顺,他难免有些心*虚。
再加上他布局的三线中,北线的冀州牧韩馥回汲县接应邺城方向的增援,南线的豫州刺史孔伷回颍川阳翟驻地后又迟迟没有回音,虽然荀谌和张氏兄弟都催他发兵,但他还是决定,等洛阳方面给曹班的罪名定了性后,再出兵讨董。
几天之后,在焦虑和期待之中,袁绍好不容易等来到了洛阳传回来的消息,却不是关于曹班的,而是关于皇宫——
弘农王因殿前失仪获罪,为皇帝鸩杀。
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子将袁绍的计划完全打乱,要知道董卓虽然十恶不赦,但他的手里有皇帝、有兵、有尚书台,是名正言顺的相国,而他们这些讨董名士,如果不打出一个漂亮的旗号来,本质上就是反贼。
因此,他们想到最好的方式,就是另立新君。
弘农王是先帝的嫡子,为宋太后所亲生,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小皇帝才多大?绝不可能亲手杀死弘农王,这事只能是董卓干的。
谁能想到董卓做事尽绝到如此地步?
袁绍和一众门客们彻夜未眠,所有人都劝袁绍——
必须立刻、马上、出兵!
没人会相信弘农王是小皇帝的杀的,董卓犯下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必然受天下人谴责,现在就是最好时机!
可袁绍还在犹豫,北线和南线如果不能来援,他手上只能凑出四万兵,其中近一万还是从曹班那里扣下来的,军心必然不稳。
这可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场作战,有曹操的前车之鉴,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以后如何在袁术还有世家面前抬起脸来?
主公袁绍犹犹豫豫,手下的门客们皇帝不急太监急,为了劝他,几乎磨破了嘴皮。
“那就让曹班一起去!他是男是女是妖邪现在都不重要!我们需要他的人!”
荀谌实在被袁绍的性格急地上火,好看的薄唇上起了个又红又肿的包,他难得不顾形象地丢开了野鸡羽扇大声说话,众议纷纷的堂内顿时安静了,袁绍也看向他。
他清了清嗓子,又用扇子遮住自己的半张脸,努力平复情绪道:“他手上不是有段宁的二百飞鹰骑吗?主公索性还他八百步卒,凑够一千人,许他讨董结束后,与剩下的步卒一并归还,以定人心。”
“再派一名监军到姑臧君军中,监视曹班的步卒作战。”
“曹孟德虽说曹班是他女弟,但像姑臧君那样能打仗的女子这世间岂是到处都有的?左右我是不信的,主公仁善,那便给曹班一个机会,让他自证吧。”
荀谌一番话,将袁绍面子里子都照顾到了,还给了台阶,袁绍舒心地借坡下驴,同意发兵。
同样急于发兵的不止是袁绍的谋士们,还有曹班。
袁绍抢走了曹班的步卒却不管吃喝,曹班背地里支援姐姐粮草实在太不方便,酸枣人多眼杂,只有早日拔营,她才能按行军时间调度后勤。
得知袁绍终于决定发兵,她和符柯连夜翻墙,去见了姐姐。
爬墙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她是双手双脚触地的。
吕布就抱臂候在墙边,靴子不耐烦地点着地,审视地看着曹班。
“吕将军晚上好,我可不是登徒子啊。”
曹班拍拍手心里的泥,将发冠扶正。
吕布拉着张比死人还白的脸:“……我知道。”
“那走吧,”曹班轻轻一笑,月夜下,她的眼眸幽邃,气度沉稳而从容,和刚才与吕布开玩笑的样子判若两人,“今夜的议题可不少呢。”
曹班的性别问题在这个时间点爆发确实给姐妹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是初步的名单,好消息是,目前他们都没有过激的行为,坏消息是,这个名单还会进一步增加。”符柯将情报部的最新调查报告呈给段宁。
袁绍派到段宁营中的监军辛评已经到了,姐妹都不想钓鱼执法,因此没有隐瞒曹班也会一同出兵的消息,可曹班的八千步卒中,还是出现了追随辛评的人。
“我看看,一共五十多个,都是男子,其中出身即墨军事学院的有三人,领头者便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谯县格物院的毕业生一人?”
段宁抬头,有些惊讶,曹班点点头,无奈道:“他是十二岁入院的,黄巾之后流民数量陡增,格物院扩大收容范围,也是为了自保,他其实不算年纪大的,院里思政方面确实欠缺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还想问姐姐呢,姐姐倒来问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