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 110120(第19页)

110120(第19页)

无论是对于想要延续还是想要结束这个王朝命脉的人来说,一个肆意横行、荒淫无道的权臣,都不是他们所希望见到的。

既然利益一致,那就到了她们主动入局的时候了。

至于另一条情报,则是来自渤海湾的那头——辽东郡。

第119章

太傅府上,尚书台将董卓“请”他们草拟的任免名单送出宫,给正在养病的袁太傅过目。

袁逢看完名录后,闭上双目,在场的门客、官员们,都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

“这是董卓的手笔?”

众人面面相觑,有胆子大的门客主动道:“这名录上,有原大将军的幕僚、有名士、有被禁锢的党人,还有……”门客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总之,能拟出这样一份名单,必须对朝中局势、甚至是当今九州诸世家之间的关系,非常了解才行。”

“董卓一个并州人,他的手下,还有与他关系密切的,多是关西一脉的将领,他们出生寒门,如果不是有世家背景的人在他身后支持,不可能拟出这样一份名录来。”

董卓有世家支持吗?

当然是有的,几天之前,支持董卓的世家,不就是袁氏吗!

可现在董卓背叛了袁氏,这才几天,这么快就有世家向他交投名状了吗?

再看看这份名录吧,提拔海内知名的士人并赦免一批原大将军的幕僚,分别扩充文、武,将中央的军、政抓在手上;任命一批太守和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赦免党人,为党人沉冤昭雪,进一步获得士人的好感,从而扩大自己在朝廷上的影响力。

袁逢越想越是心惊,就算这份名录让他来拟,他能拟得这么滴水不漏吗?

难道董卓背后,真有袁氏以外的高人相助?

而名单上最为刺目的,便是袁氏子弟袁术——董卓授意,任他为司隶校尉。

负责监察京畿的司隶校尉、监察朝官言行的御史中丞以及掌管尚书台的尚书令,在上朝时,都是有专席的,不仅身份特殊,手中权柄也相当之大。

其中司隶校尉因为担任监察京畿的职务,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掌握兵权的。

董卓这是在向袁氏示好吗?

袁逢摸着砂纸上,那个“袁”字,黑色的字,硬生生让他盯出血色来,他放下名录,尚书台的官员还等着他的意思,堂内一片死寂。

半晌后,袁逢艰难地从卧榻起身,召来仆役送上笔墨,他的手因为头风病,已经颤抖得很难写字了,他在一旁的砂纸上练了两次,才在名录上提笔。

尚书台的官员接过修改后的名录——

袁逢将司隶校尉前面袁术的名字划去,改成了袁绍,又在最后,单独给袁术加了一条——

擢升袁术为后将军。

袁绍收到了董卓的官员任命名录后,问门客:“这名录,太傅可看过?”

门客留着冷汗道:“太傅修改了袁氏的部分。”

袁绍沉默着看完名录,见袁氏门生韩馥,被董卓任命为冀州牧,心里有了计较:“既然他始终都不曾相信我,那我不接下董卓送来的这份礼,岂不是对不起他?”——

董卓对贾诩拟的名录非常满意,李傕也看了这份名录,有些犯嘀咕。

“这名录上,一多半的人都不曾听过。”

董卓闻言看了贾诩一眼。

贾诩道:“我师从交州刺史郑玄,老师曾与我讲过朝中人事。”

郑玄是名儒马融的学生,那这么说,贾诩只能算马融弟子的弟子。

隔着一代,都能有如此厉害的传承,难怪先帝在时,畏惧党锢。

董旻问贾诩:“袁太傅修改了司隶校尉的人选,这……”

尽管“士邑”姿态放得很低,但因为董卓的信任和重用,如今整个董卓的智囊团,都隐隐以“士邑”为首的态势,其他人遇事,也习惯性地请教士邑。

贾诩面露迟疑:“这个我也参不透,要看明君的意思。”

董卓不屑道:“也不必事事小心,这是他袁氏自己心不齐。”

“兄长明鉴,用官位挑拨袁氏三兄弟的关系,还能在朝廷上对外表明态度。”

不管袁氏的谁,只要接下这个任职,就说明,袁氏接受了董卓的背叛,连背叛者都能原谅,如此一来,以后谁还会相信袁氏?

如果袁氏不接,那就直接抛出去,司隶校尉可是个香饽饽,换别的人情还不容易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