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21伪造的证据(第1页)

721伪造的证据(第1页)

“不……不是他?”赵振国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有些变调,“怎么可能?!那双鞋!那鞋底的豁口,鞋跟的划痕,和李明拍下来的照片一模一样!这……这怎么可能是假的?!”

调查组组长神色凝重,他朝旁边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沉稳的技术干部点了点头。那位干部上前一步,手里拿着几张放大的足迹照片和一份医学检查报告副本。

“赵振国同志,请冷静。我们理解你的困惑。”技术干部的声音平稳而专业,“一开始,我们。。。。。。

夜风穿林而过,带着秋收后泥土的温润气息。赵振国坐在晒谷场边的老石墩上,手里捏着一支铅笔,在本子上勾画着什么。小丫披了件薄外套走过来,看见父亲画的是村东那片废弃鱼塘的改造草图。

“爸,你还没睡?”她轻声问。

“睡不着。”赵振国头也不抬,“刚才梦见咱们的电商仓库被一场大雨泡塌了,货全毁了。醒来就坐不住。”

小丫挨着他坐下:“梦都是反的。再说,咱们的仓房屋顶是双层防水板,排水沟也按您设计的‘八字坡’修的,连省里的专家都说能扛百年一遇暴雨。”

赵振国笑了笑,把本子合上:“可我还是得想,万一呢?咱们现在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稍有差池,就会摔得粉碎。”

这话没说错。自从青山村成为全国示范点,各种资源像潮水般涌来:农业部拨款建智能温室、科技厅立项支持秸秆发电、教育部把这里列为“乡村教育改革观察基地”。甚至连央视《新闻联播》都播了三分钟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称“青山模式”值得推广。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双眼睛。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更有暗中较劲的。县里某领导曾在饭局上冷笑着说:“一个土农民,连正式编制都没有,凭什么代表全省发言?”镇上也有干部私下嘀咕:“这阵仗搞大了,上面迟早要收拾。”

这些话传到赵振国耳朵里,他只是一笑置之。可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冒头,村道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强气喘吁吁地跑进村委会院子:“老赵!出事了!县环保局的人来了,说我们秸秆发电厂排放超标,要查封设备!”

赵振国猛地站起身:“谁检测的?有没有通知我们?”

“说是突击检查,直接带仪器进厂区,十分钟就下了整改通知书。”王强脸色发白,“还说如果拒不执行,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李卫东这时也冲进来,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我刚从监控调了录像??他们根本没采样,就在控制室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而且……他们的执法证编号查不到!”

赵振国眼神一凛:“假的。”

“不可能吧?”林秀英端着热水进来,手一抖,水洒了一地,“国家机关的人怎么会造假?”

“正因为是‘国家机关’,才最容易被人冒用名义。”赵振国沉声道,“有人不想让我们发电项目落地,又不敢明着反对,就只能使阴招。”

孙为民不知何时站在门口,肩上的摄像机镜头微微闪光:“我已经录下来了。那辆车车牌模糊,司机穿制服却不挂牌,典型伪装执法。”

“不能等。”赵振国抓起军大衣往外走,“小丫,立刻联系省科技厅派驻专家;李卫东,召集突击队守住厂区入口;王强,去广播站放紧急通知,让全体村民到晒谷场集合。”

十点钟,五百多人齐聚晒谷场。赵振国站在议事桌上,声音低却有力:“今天发生的事,不是一起普通的执法纠纷,而是一场针对青山村发展权的围剿。他们不敢正面较量,就用谎言和恐吓逼我们退缩。”

人群哗然。

“但我们不怕。”他扬起手中那份所谓的“整改书”,“因为我们的电厂从设计到运行,全程接受国家能源局技术监督,每一项指标都有第三方机构月度报告备案。我可以当场打电话,请省环境监测中心现在派车来重新检测!”

话音未落,远处一辆银色越野车疾驰而来。车门打开,下来的是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志远,身后跟着几名身穿正装的技术人员。

“赵主任,我们接到匿名举报,说有人冒充环保执法人员扰乱你们正常生产,特地赶来核实。”陈志远神色严肃,“顺便,我们也想亲眼看看你们这个‘零排放’的秸秆电厂到底怎么运作的。”

全场寂静。

赵振国深吸一口气,迎上前去:“欢迎上级指导。但在此之前,我想请您先看一段视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