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过这一场战斗,袁树算是充分的意识到了鲜卑人相对于东汉帝国来说,确实只能算是小小的忧患,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敌。
他们人口有限,兵马有限,战斗力有限,与他们的前辈——匈奴帝国来说实在是相差得太远太远。
此时此刻所谓的控弦之士十万,已经是整个鲜卑族群全部的底牌,真要到这个地步了,也就是生死存亡之战了,不容有失,一旦失败,檀石槐和他好不容易统一的鲜卑部落联盟就会灰飞烟灭。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汉帝国可以失败无数次,而檀石槐一次都不能失败。
双方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对手,别看鲜卑人控制区域大,但是这么大的地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消化。
而且因为草原上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鲜卑社会中上层对下层的压迫与剥削,鲜卑底层的生存环境比汉民还要更差一些,汉人印象中天天喝奶吃肉的鲜卑人根本不存在。
或者说只有少量顶级权贵才能这样做,大部分人都是只能吃少量的谷物和有限的奶制品度日,吃不饱是常态,甚至吃肉的次数也不比汉人平民多。
此番战斗袁树俘获了近四千名鲜卑战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瘦瘦小小、皮包骨头的状态,又黑又瘦,完全看不出来天天吃肉喝奶的模样,只有极少数、大约几十个被俘获的鲜卑战俘才有点强壮的感觉。
审问之下,毫无意外,这几十个强壮的战俘都是在部落中有些地位的存在,或者是某某首领的儿子,属于鲜卑人里的官二代,所以才能吃到肉,喝到奶。
而其他的那些战俘,一年到头能杀一次羊、吃一次肉就算不错了,平日里那是想都别想。
就算是那一次吃肉,也是好几户人家一起杀一只羊,然后大家一起去分那只羊的肉,勉强过个嘴瘾,尝尝肉味儿。
大多数时候,他们吃的还没有他们的牲畜好。
袁树让一个汉人士兵与这些鲜卑士兵站在一起,立刻就出现了鹤立鸡群的情况,汉人士兵直接高过那些鲜卑士兵一个头还要多,身材也不可同日而语,明显要大上一圈。
面对这样的对手,也难怪这一战汉军铁骑大获全胜,自身的损失却极其微小。
袁树那可是一天三顿饭的供养着自己的士兵,类似于骑兵这种高强度体力消耗的技术兵种,袁树给他们的伙食标准比步兵还要好。
所以他们一个个都是面色红润、身材日渐强壮,一个个的都朝着膀大腰圆、虎背熊腰的将军的模样开始发展了。
这背后,是袁树大批量大批量的投入钱财,大批量大批量的注入资源。
所以才能成就这样一支对鲜卑有碾压级战力优势的强大骑兵。
所以才有很多人认为袁树才是真的“爱兵如子”,其他将军只是说说,只有袁树是来真的,真的把士兵当作他的亲人看待。
而整个汉帝国能做到袁树这个地步的,就是没有,所以其他人想要带出来这样一支能压着对手去狠狠揍的军队,也是不太可能的。
正因为如此,鲜卑人才会成为“边患”。
因为他们到底是有马术和速度上的优势,双方的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双方都吃不饱、忍饥挨饿的情况下,一方有优势,一方没有优势,可不就是只能挨打吗?
可只要汉军这边的待遇上来一点,体现出一点体量上的优势,鲜卑人立马就不行了。
然而哪怕只是让士兵吃得多一点这个小小的要求,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因为汉帝国的整个体制运转已经出了大问题,虫豸当道,良知荡然无存,每个人都在想着尽可能的多捞一点,谁还会想着认真做事呢?
和这样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够搞好大汉帝国呢?怎么能够搞好边防建设呢?
于是除了边防建设计划之外,一个除虫计划又在袁树的心中逐渐成形。
他要除虫,要为国除害,要把这群虫豸全都送上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