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1987我的年代 > 第677章最性感的烈马(第2页)

第677章最性感的烈马(第2页)

林小满立刻进门查看,发现老人呼吸急促,唇色发紫,床头放着半瓶止痛片。她迅速检查生命体征,判断是消化道出血合并心功能不全,必须马上送医。

“可是……没钱……”小女孩哽咽着说。

“先救人!”她果断拨通120,又掏出自己的工作证递给居委会值班员:“请帮忙垫付一部分费用,后续我会补上。”

救护车来的时候,天已全黑。她亲自陪护送诊,一路上不断安抚老人:“阿姨,您撑住,到了医院就有办法。”

这一幕被恰巧路过的《工人日报》记者拍了下来。几天后,照片登在报纸第三版,标题是《她不是医生,却总在生死边缘奔跑》。

与此同时,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课通知也到了。为期三个月,每周两个晚上集中授课,内容涵盖政策法规、公共决策、组织管理。赵主任特批她弹性调班,保证学习时间。

开学第一堂课是“改革开放与基层治理”。主讲人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女处长,名叫沈文娟,言辞犀利,逻辑严密。课后自由提问环节,林小满举手问道:“当前很多普通家庭面临‘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政府有没有考虑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体?”

全场安静。沈文娟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这个问题很好。我可以告诉你,市里正在起草一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方案》,明年有望在部分区域推行。而我们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既了解群众疾苦,又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参与设计和落实。”

下课后,沈文娟特意留下她:“林同志,你的履历我很感兴趣。如果你愿意,可以申请加入医保改革调研小组,参与实地走访和数据整理。”

“我可以请假吗?医院那边……”

“我已经跟卫生局打过招呼。”沈文娟递给她一张名片,“明天来我办公室报到。”

第二天傍晚,她在单位做完交接,匆匆赶往市政府大楼。穿过长长的走廊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小满姐!”

回头一看,竟是弟弟林小军,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脸上满是兴奋。

“你怎么在这儿?”

“我是学生代表,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礼!”他骄傲地说,“而且……我还写了篇作文,《我的姐姐》,拿了全市一等奖!”

她愣住了。接过他递来的奖状,翻开那篇字迹工整的文章,读着读着,眼泪无声滑落。

>“姐姐不是英雄,但她每天都在救别人。她凌晨四点起床给妈妈熬药,然后骑车穿过半个城去上班。她曾在雪地里背着重病的母亲跑了三公里,也曾为了买一本医学书省下一个月的饭钱。她告诉我:‘知识是最结实的梯子,能把你从泥坑里拉出来。’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一名公共卫生专家,和姐姐一起,让更多人生病时不害怕,治病时不流泪。”

她抱住弟弟,久久不愿松手。

当晚回到家,父亲破例打开了收音机,调到本市新闻广播。十点整,播音员播报:“近日,我市青年护士林小满积极参与社区健康管理项目,并在推动医保改革调研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基层青年典型代表……”

全家人都静坐着听完了整条消息。妹妹林小芳突然跳起来:“我要长大也当护士!像姐姐一样厉害!”

母亲笑着抹泪:“我们家三个娃,都要有出息。”

那一夜,林小满再次翻开日记本,笔尖停顿许久,才写下:

**1987年8月20日,星月皎洁。今天弟弟的作文让我哭了很久。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独自跋涉,却不知早已成为别人的光。我参与了医保改革调研组,也开始推动社区健康档案建设。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微弱如萤火,但如果能把这点光传出去,或许就能照亮一条通往公平与尊严的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而我想做的,不仅是抓住它,更是把它传递给下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

九月初,台风“海燕”登陆东南沿海,本市连降暴雨,部分低洼地区积水严重。市应急办紧急启动三级响应,林小满所在的救护预备队全员待命。

凌晨两点,警报响起:郊区一处民房因洪水倒塌,多人被困。她随救援车队赶赴现场。

雨势未歇,道路泥泞。她们徒步进入灾区,只见一片狼藉。倒塌的土墙下压着一家五口,其中两名儿童被埋较深。搜救队用液压钳破拆梁柱的同时,她带领医疗组迅速搭建临时救治点,分类伤员、止血包扎、建立输液通道。

一名六岁男孩腿部骨折,失血过多,意识模糊。他的母亲跪在地上哀求:“求求你们救救他,他是我家唯一的男孩……”

林小满蹲下身,握住孩子的手:“不怕,姐姐在这里。”她一边操作静脉穿刺,一边轻声哼起小时候哄妹妹睡觉的童谣。奇迹般地,男孩渐渐安静下来,配合完成了固定与转运。

直到清晨六点,最后一名伤者送上救护车,她才瘫坐在泥地上,浑身湿透,双手颤抖。雨水混着汗水流进眼睛,火辣辣地疼。

回程车上,队长宣布:“本次救援,我们小组处置效率排名第一。特别表扬林小满同志,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冷静,挽救多名危重伤员。”

她靠在窗边,望着晨曦穿透乌云,洒在泛滥的河面上。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什么叫“使命”。

三天后,灾后防疫工作全面展开。她主动请缨带队下乡,为受灾村民接种疫苗、发放药品、宣传卫生常识。每到一处,都有老乡拉着她的手说谢谢。有个老大爷拄着拐杖追出半里路,硬塞给她一袋红薯:“闺女,这是俺们种的,不值钱,但暖胃。”

她收下了。回到驻地,把红薯煮熟分给大家吃。她说:“这才是真正的勋章。”

十月的第一个周末,她终于抽出时间回老家祭拜外婆。母亲执意同行,虽走路仍需搀扶,但精神好了许多。坟前焚香烧纸,她跪在地上,一字一句念着:“外婆,我没让您失望。我现在是一名能救人命的护士,也是社区健康的守护者。您保佑我继续走下去,带我妈去看一次大海。”

风吹过山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

归来途中,她接到沈文娟电话:“小满,医保试点方案初稿已完成,领导决定成立青年顾问团听取意见。你被提名为核心成员之一,下周开会,请准备发言材料。”

她握着电话,站在秋阳之下,心跳如鼓。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前方或许仍有风雨,有质疑,有疲惫到想要放弃的时刻。但她也知道,只要心中那束光不灭,她就能一直走下去。

就像父亲缝在书签上的四个字??

**行则将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