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要人活着回京才行,死在外头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说功劳虽大,这也是个要命的活儿。
“不过嘛,那些大人们都不如王苍升得快。王苍能一步走到吏部右侍郎的位置,一是因为陈方进早有算计,前户部右侍郎前年就想致仕了,愣是被陈方进多留了两年,上月才让人走,就是为了给王苍留个机会。”
“只这个?还有什么说法?”渔娘问道。
“另外,皇上本来也想推个人出来,陈方进这一两年低调做人,皇上估计也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如了他的意,选王苍当这个出头人。”
渔娘放下勺子,叹道:“王苍以世家子的身份入仕,他又踩着江苏、安徽的地方大族升官发财,若是没有陈家帮他,以后皇上但凡要找个人送给地方大族出气,不选王苍选谁?”
陈方进推了一把,皇帝也顺水推舟,王苍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了,以后更不好回头了。
“王苍若是想保全自己,真到了那一日,若是能推个比他更大的人出来,他或许能逃过一劫。”
渔娘说的就是如今的世家头子陈方进。
不过,这也要看皇上准不准,还要看陈方进有没有余力,以及,王苍担不担得起骂名。
陈家不仅对王苍有知遇之恩,王苍的夫人还是陈家人,王苍若是推陈家给自己挡刀,他的名声就彻底烂了。
“皇上那儿……”
“你难道以为皇上是个心软之人?”
渔娘扯了扯嘴角,皇帝若是心软之人,他也当不了皇帝。
陪贺文嘉吃了顿早食,渔娘彻底清醒了。送贺文嘉出门后,渔娘也不休息了,她在屋里走了两圈,抬脚去书房写她的《山河畅游·西北》篇。
是了,她除了要教书,要养胎,要处理家事之外,她还要抽出不多的时间用来写她的游记。
渔娘认真写书时心力十分集中,脑子里也不想朝廷里的糟心事了,她把她眼睛看过的山河,脚下走过的路,心里飞扬过的思绪,都透过她的笔触,一笔一画地写出来,汇聚成文章,融成书籍。
冬去春来,四季流转,一晃眼已是两年后。
元吉二十二年冬天,渔娘的《山河畅游·西北》篇,初稿已成。
这两年中发生了许多事,先是元吉二十一年春天,渔娘诞下麟儿,随贺家心字辈,取名贺心蕴。因为孩子生下来头发多,家里人给他取了个叫毛毛的小名。
四月,会试开考,贺文茂中状元,进翰林院任翰林院修撰。
贺文嘉的同窗们,汪直落榜,黄有功、朱润玉、温子乔都中了二榜进士,三人都没考中庶吉士,他们跟这一年大半的进士一块儿,被皇上打发到江西福建一带任官。
他们一去,当地原来的地方官被轮换了许多,大家都看得出来,皇上这是为了给几年后在江西和福建推行国策做准备。
除开浙江,这两个省,已经是最后还未清算田亩,查隐户的地方了。
渔娘舅家那边,大表哥和三表哥考中进士,两人都留京,一个进了兵部,一个去了户部。
四表弟林仁高没考中,五月时迎娶绍兴府雷家大房二小姐为妻,梅家、贺家、孙家都去吃了喜酒。
这一年里,学了渔娘本事的侯慎侯原两兄弟,都领命出京去各地绘制舆图。
渔娘在京城也没歇着,她从国子监里选了几个有心跟她学绘制舆图的学生细心教导,兵部那边送了三个职方司里的六品小官儿跟她学习,她也一并教了。
隔年,元吉二十二年夏天,平北侯府长孙陆集回京,陆集十岁的大女儿陆晴空拜渔娘为师。
到这儿,正式拜师渔娘的四个弟子中,男女各两人。
元吉二十二年是个好年份,这一年里,生了安安后多年没怀孕的大嫂孟氏怀孕生下儿子,取名贺心衡。
三表嫂耿氏,四表弟媳雷氏、惠敏郡主、任二娘子,还有远在南溪县的张大娘子也生了孩子,这一年里真可谓喜事不断。
除了自家人之外,成婚快六年的王苍夫妻俩,终于生下了他们头一个孩子,王苍给孩子取名王南溪。
贺文嘉和渔娘听说他的孩子叫这个名字后,半晌没说话。
自王苍从安徽回京荣升正三品吏部侍郎后,可谓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这一二年里因皇上看重和陈家扶持,王苍如今已经是世家年轻一代中的领袖,外头都传他可能而立之年就能位列尚书,入内阁,走上官场顶峰也指日可待。
王苍只是陈方进的侄女婿,却连陈家本家子弟对王苍都要避其锋芒,在外人瞧来,他的人生再顺遂不过了。
贺文嘉惆怅:“南溪南溪,我也想回一趟南溪县了。”
“做梦吧。”
贺文嘉也不纠结,他笑道:“爹娘孩子都在咱们身边,不回去也行。”
渔娘看他一眼:“我听说,贺大人要高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