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春色满棠 > 第424章 截杀不让他回远东(第2页)

第424章 截杀不让他回远东(第2页)

抵达雁门关时,守将赵元朗出迎,态度恭敬却言语闪烁。提及医官遇袭一事,只推说是“流寇所为”,并无详查。孟梁安不动声色,当晚便携知棠潜入伤者帐中。

那是一名年轻女医官,名叫柳芸,胸口贯穿一刀,幸未致命。她苏醒片刻,见是孟梁安,泪如雨下:“夫人……他们……穿的是咱们的军服……可说话带着北狄腔……他们在药库里换了标签……把‘止痛散’换成了‘断肠草粉’……还逼我们签字……说若不服从,就烧村子……”

话未尽,气息骤停。孟梁安探脉已绝,眼中寒光凛冽。

“娘……”知棠颤抖着握住她的手。

“这不是意外。”孟梁安沉声道,“是系统性替换。他们先用假药致病,再嫁祸春棠,最后借民怨清除医官。手段比十年前更狠,也更隐蔽。”

次日清晨,她召集所有驻地医官,当众打开药库封条,逐一查验药材。果然,在一批“补气丸”中发现夹层,内藏微量砒霜。她命人当场煎煮,以银针试毒,黑迹立现。

围观将士哗然。

她登台直言:“诸位可知,为何敌人不敢正面交战,却要毁我药库?因为他们知道,一支军队可以缺粮半月,但不能缺医七日!伤员得不到救治,便会溃逃;士气一旦瓦解,城池自破。所以他们要斩断的,不是药,是活路!”

台下寂静无声。

她转身指向柳芸灵位:“这位姑娘,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别让百姓信错人’。所以我今日在此立誓:春棠馆所有药品,今后每批皆编号留档,百姓可凭单查验;每名医官出诊,必有两名本地乡老见证签字;凡涉毒案,无论官民,一律上报医察司,由太医院复核。”

一名校尉忍不住问:“若查出真是朝廷军士作案呢?”

“依法处置。”她目光如炬,“春棠不护短,也不畏权。医者之责,在救命,不在站队。”

消息传开,民心渐稳。然而第三夜,驿站突遭火攻。火势迅猛,直扑药库。孟梁安率众奋力扑救,却发现火源来自内部??有人在柴堆中埋了易燃药粉。

混乱中,一名黑衣人跃上屋顶欲逃,被知棠眼疾手快掷出铜铃击中脚踝,坠地被擒。

审讯之下,此人竟是关内一名低阶军需官,供认受“上级指令”调换药品,并每月收受北狄暗金。更惊人的是,他的腰牌背后刻有一串数字:“壬戌?三十七?丙”。

孟梁安看到那串数字时,脸色骤变。

“怎么了?”知棠问。

“这是十年前刑部大火中丢失的‘细作名录’编号。”她声音冷峻,“壬戌年第三十七号案卷,主犯姓丙??丙仲康,原北境转运使,因贪腐革职,后失踪。我一直以为他死了……没想到,他成了赤焰教幕后操盘者。”

她立即修书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请沈东灼彻查丙氏旧部,并调取当年卷宗残页比对笔迹。

七日后,回信抵达:丙仲康确未死,反而利用职权残余,勾结兵部某侍郎,长期向北狄泄露军情,并策划多起针对春棠系统的破坏行动。此次假冒军士行凶,正是其最新阴谋。

朝廷震怒,连夜下诏拘捕涉案官员十余人,其中竟包括一名副都统。皇帝亲笔朱批:“医者仁心,关乎社稷根本。敢动春棠者,视同叛国!”

风波暂息,但孟梁安并未归京。她留在雁门关,亲自督导“医察司”首例试点运行,并开设“战地急救训班”,训练士兵基础包扎、辨毒、搬运伤员。知棠担任助教,每日带领学员演练“三人急救组”配合流程,连老兵都赞:“这小姑娘,比军医还利索。”

某夜风雪再临,母女对坐炉边整理医案。知棠忽然问:“娘,你说丙仲康为何恨春棠至此?”

孟梁安望着跳动的火焰,缓缓道:“因为他曾是个贪官,而我们送药不分贵贱。穷人有了活路,就不愿再行贿赂;士兵康复归家,也不再买通逃役。他的权力根基,被一颗颗药丸一点点瓦解了。”

她顿了顿,轻声道:“有些人害怕改变,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他们靠旧秩序活着。可世界总要前进,就像春天来了,枯木也会发芽。”

知棠默默记下这句话,写进自己的《行医笔记》首页。

两个月后,母女凯旋归京。全城百姓夹道相迎,孩子们捧着自制的药草花环献上。沈东灼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见到妻女安然归来,眼眶微红。

当晚,小院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堂前,听知棠讲述北地见闻。说到惊险处,承安握紧拳头,恨不得立刻奔赴边关。

沈东灼举杯笑道:“今日,我宣布两件事。第一,从明年起,兵部设立‘春棠勋章’,授予在战地救护中有卓越贡献的医官。第二??”他看向孟梁安,“我正式向陛下辞去一切军职,从此专职任教春棠学堂,讲授‘战争与医学’课程。”

孟梁安怔住:“你当真?”

“当真。”他执她之手,“你说医者能改变世界,那我就做你的助教,让更多年轻人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杀人多少,而是救了多少人。”

她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却美得如同初春海棠。

多年后,春棠学堂史册记载:“承安十五岁考入随军医官营,戍守西域十年,创‘冰敷止血法’;知棠二十二岁出任首任女医察使,破伪药案三十六起,被誉为‘铁面药娘子’。其母孟梁安七十九岁仍亲授《瘟疫论》,临终前最后一语:‘药香未散,便是我在。’”

风铃依旧每日轻响,每当春风拂过海棠枝头,仿佛仍有那抹素影立于月下,执灯翻卷,守一方安康。

世人后来常说:大周盛世,不止因武功赫赫,更因有一位女子,在战火纷飞时选择低头煎药,在万众怀疑时坚持点亮一盏灯。

而这盏灯,照亮的不只是病榻,还有人心深处,那一片永不凋零的春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