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还是一个想干事的人,就是经常摸不着门道,也看不清前面。
他的谨慎让他躲避了许多暗箭,但也失去了很多机遇。
尤其是现在,他是集团的一把手,是顶雷的存在,他哪里敢冒失。
此次集团召开管委会工作会议就是对前一季度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布置安排。
他可以不懂,但不能不知道。
召开工作会议正是要对现阶段重点工作进行集体讨论,并产生一致性意见。
什么叫集体的决策,这就是。
李学武回京期间用了一台小车班的魔都轿车,也就是所谓的“两头平”,空间相对较小,坐着还算是舒服。
韩建并没有来接他,而是派了一个年轻的司机,同张恩远一起来的他家。
11月的京城天气早就凉了,不过早晨的阳光也足够温暖,就是没有夏日那般热烈。
家门口道行树已经光秃秃的,环卫工人早早地便在马路边收拾着厚厚的落叶。
估计这也是最后一茬了,往后再想找这么厚的落叶也是困难,树上零散悬挂的几片不成气候。
二丫送他出门,同他询问今晚是否回来吃饭时,白色的哈气从嘴里时不时地冒出来。
并没有很急切地降温,但气温就是越来越低。
“如果我不回来吃饭,会给家里打电话的。”
李学武出了院门,回头同二丫微微点头说道:“记得中午给你小宁姐送的饭菜清淡一点,她胃口不好。”
“我知道了,二哥,您放心吧。”
二丫答应的很痛快,回头看了看院里窗子,李姝和李宁正趴在餐厅的八角窗望着这边。
顾宁比李学武上班要早,早饭吃过便收拾了东西往单位去了。
冬天嫌麻烦,自行车都不骑了。
也是有多嘴多舌的,医院里传闲话,说顾宁是娇小姐,单位距家只有那么一点点还要骑个自行车。
顾宁早就厌烦这些闲话,可在李学武的劝说下还是忍了下来。
也是父亲和母亲不在京城,家里的影响力日渐薄弱,领导对自己的态度也没以前那么积极。
反正是种种原因吧,据李学武说还有社会对阶层的反抗意识和敌视,她都无所谓了。
天气暖和的时候还会骑着自行车,因为那是李学武给她买的。
天冷了怕摔跤,也怕寒风打脸,那就走着去单位。
不过怎么走都比李学武早,只要做手术就得查房,能早一点去还能留出充足的时间询问病情。
这样看来,她比李学武更热爱工作,是当做事业来做的。
李学武完全是把工作当生活里的一部分。
他甚至将陪孩子和家人休闲也当做是生活的必需品,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的态度着实有点另类。
这个时候讲什么?
讲奉献、讲付出、讲认真工作,唯独不讲偷闲躲懒。
可李学武就是这种态度依然能将工作做的很好,不得不说有的时候还得看能力。
汽车沿着宽阔的马路拐出了东直门,径直驶向亮马河生态工业区。
其实不用看工业区大大的广告招牌,更不用去看周围的建筑物判断是否到了,只需要用心感受。
这个年代的公路施工标准不高,尤其是乘坐减震效果一般的轿车,舒适性削减的很厉害。
但当轿车驶入亮马河生态工业区以后路况感受便不一样了,这里的马路是用沥青混凝土铺就的。
李学武很清楚后世公路铺设标准,在亮马河生态工业区设计和建设之初便提出了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