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大唐]安乐公主 > 100110(第14页)

100110(第14页)

上官婉儿纳闷了,她虽与安乐公主有旧,然而却不如湘灵武朵儿等人与她亲近,更确切来说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更好。

没想到安乐公主不仅为她说情复宠,而且还使她升了品级,以及正式拥有了官职。

裹儿见上官婉儿满脸疑惑,但并不想为她解疑,现在说什么都虚的,唯有做事才是正解。

上官婉儿见安乐公主但笑不语,也笑说:“我承你的情,感恩的话我也不多说了。”

裹儿笑道:“我并没有挟恩报复的想法,只是人才难得,又是女子,千百年来才出现一个。”

上官婉儿摇头叹说:“公主谬赞,我不过才疏微末之人,哪里敢和前人相比。”

裹儿回:“你若当不起,这满宫的人还有谁能当得起?”

两人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上官婉儿告辞离去,留下了几本字帖古籍作为谢礼。

裹儿一直都在忙碌筹办粮草的事情,朔方战报接连传来,战争胶着,打了几场小战役,情形不算太坏。

只是打仗耗的是粮草,而且消耗惊人,裹儿现在连做梦都想着从哪里抠出粮草,来填补战争这个吞金巨兽。

京师久旱无雨,粮价飞涨,裹儿那双赤红的眼睛,盯上了李显。

“膳食减半就减半吧,把宴乐也停了。”李显这两年疏于运动,身子比之前更胖了。

韦淇说他道:“你早该吃些清淡的,太医说了几次,你阿耶就是不听,还是嗜甜如命。”最后半句对着子女们抱怨起来。

李显只是嘿嘿笑着,半响说道:“冬日吃清淡的比肉更贵。”冬日的菜蔬稀少,价高过肉类。

这日,重润也过来了,听了这话,笑说:“阿耶又骗裹儿了。”四人当中,只有裹儿或许因为管着户部,对钱财格外敏感,才会信了这话。

皇帝若是吃不上菜蔬,那就离亡国不远了。大唐如今蒸蒸日上,怎么会短了皇帝的?

裹儿皱了皱鼻子,伏在韦淇的怀中,悄声说:“阿娘,我从府里拿出十万贯钱,以你的名义捐出去赈济灾民,你说好不好?”

韦淇闻言,吃了一惊,问:“朝廷没钱了?”

这话引得李显和重润都看过来,看得裹儿百口莫辩,几乎以为她自己公饱私囊,搬空了府库。

“还有……还有……”裹儿连忙道:“我是忽然想起一事,当年圣人为皇后时,曾捐两万贯脂粉钱修卢舍那大佛祈福。

我想着如今京师多饥民,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阿娘捐钱救百姓,比圣人修佛像更功德无量。”

实际上,裹儿想的是为韦淇经营个好名声。

今年秋天,武三思污蔑中宫给韦淇的声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虽然后面被挽回了一些,然而以世人猎奇的本性,这恐怕要流传“千古”了。

韦淇捐钱,一来减轻府库压力,二来活百姓,三来博个怜贫惜弱的好名声,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重润心下会意,立刻附和说:“阿娘乃是一国之母,心怀百姓,我也出十万贯钱。”

韦淇听了,白了这对儿女一眼,说:“我要你们的钱做什么?裹儿还住着郡主规格的府邸,润儿手头散漫,你们一个两个都比我穷,还大言不惭地要出钱?”

重润和裹儿被数落得面面相觑,只得嘿嘿一笑,与刚才李显脸上的表情像了十成十。

“来人,取二十万贯赈济百姓。”韦淇数落完,挥手道。

裹儿喜得几乎跳起来,万福道:“京师的百姓会感念阿娘的恩德。”

韦淇冷哼一声,说:“我才不在意这些呢。”

李显赞道:“这是善行,说不定老天爷感念,就下雨解了旱情。”

话虽这样说,但是翻了年关中仍然没有下雨,但好在突厥久攻之下,死伤惨重,终于退走漠北,比之前战果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李显显然对于这样的结果不满意,他是听着阿翁的故事长大,年少时见过不少猛将儒将,如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王方翼、裴行俭……

现在呢,朝中会打仗的不过三四人而已,其中有一半镇守边地,不能动。这让李显不时感慨,将才难求,人才青黄不接啊!

于是,他一边下令各州县教授武艺,一边加大对武举的重视,又让各州刺史举荐善谋略有将才者,以企能选出大将之才。

对于默啜可汗这个心腹大患,李显甚至下令,能击其人,授诸卫大将军。

年底的不顺一直延续到次年的春天。关中旱情仍未缓解,于是李显派遣太平公主的驸马武攸暨到乾陵拜祭求雨。

或许是心诚则灵,天上竟然真的下了雨,稍缓旱情。突厥大举进犯失败后,开始以小股起兵骚扰边境,令边地烦不胜烦。西南边地的吐蕃又开始蠢蠢欲动。

这日裹儿下值后,进宫接了一双儿女回到公主府,原来是崇训回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