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包揽大事,又不能驾驭群臣,信任的大臣或是无能或是不忠,前线的战事屡屡给他带来希望而后就是更为沉重的打击。这对一个志大才疏的皇帝该是何等绝望。}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撇了撇嘴。
“在这指指点点谁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朕认,但谁罢黜百家了!
朕既没有严格的整肃、清理百家的运动,也没有对儒术进行纯粹的严格要求!
真正生的是儒术和儒家在扩大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许多过去不属于儒家,而是属于百家的思想与主张等,在这个过程中以各种方式被并入儒家中。
“后面的儒家那跟以前的儒家也不一样啊!”
那是一个被百家以各种方式渗透之后的儒家。
不再是原始时和百家分庭竞争,有着明确个性与立场的儒家。
“那是儒家自己的问题!关朕屁事!”
卫子夫点点头。
没错,就是这个味儿。
这才是皇帝思想。
……
{咸丰是够倒霉的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平天国起义,他能够励精图治,任用肃顺,改革平定太平天国就很厉害了,起码比崇祯强太多。}
{是的,湘军也被打败过多次,但是咸丰不像崇祯,不高兴就给杀了。}
{咸丰局势更差一些,因为同期要面对不只打下一半南方的太平军,还有英法等列强直捣都,东北的沙俄,云南的回子,西域的阿古柏叛乱,以及另一个非常能打且拜天王为主的捻军。}
{这乱七八糟的局势还真的不如明末,明末好歹南方没问题,可以逃,如果咸丰一拉胯,全盘直接玩完。}
……
大明。
“他们怎么这么烦人啊!”
朱元璋拍着椅子扶手一脸不耐烦。
“没完没了怎么?!”
“情况不同干嘛硬比较?”
“既无治国之魄力,亦乏勤政之品格,实属平庸!”
马皇后看着睁眼说瞎话的朱元璋,到头也没刺激他。
朱标岔开话题,说着咸丰的年号:
“咸乃普遍,丰为富足。”
“天下丰衣足食可为咸丰。”
“只可惜,面对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他也无有作为了。”
……
{咸丰帝不认为自己当不了皇帝,是因为他确实也不比许多人差。}
{可以说,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知道的要多。}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处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