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784章 残破圆明园咸丰帝驾崩(第7页)

第784章 残破圆明园咸丰帝驾崩(第7页)

几十股浓烟升起自园内升起。

圆明园成为一片火海。

熊熊的大火,三日不息。

远在京城里的人们都可以看见西北方向那冲天的黑烟。

天空黯淡,日月无光。

……

【咸丰十年九月初五(186年1月18日)英军第一师数百名士兵根据额尔金的命令在园中放火。】

【火海三日不息,尘埃与火星,随风飘到城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蒙上了一层尘埃。】

【能抢的,都抢光了。能烧的,也都烧光了。】

【只剩下那些打不烂、烧不掉的石柱,留存至今。】

【昔日金碧辉煌的圆明园,今日已成了一片废墟。】

……

{去过圆明园,人山人海,大多围着西洋楼遗迹拍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但我更喜欢去今日已无痕迹,但据说在航空照片上依然清晰的最能反映圆明园特色的中式园林区。}

{风轻轻吹着,乱石枯草在夏日中也透出一种凄冷。}

{也只是一百多年而已,人间已巨变。}

{园子是皇上的园子,烧完之后,周边群众纷纷去捡金碎,对他们而言显然得是喜大于悲。}

{再瑰丽的珠宝与精巧的古玩也掩盖不了盛世的崩溃,民心已不在,大清也该亡了,唯一可怜的是草根的民众。}

{残破的圆明园是最鲜活的历史。}

……

【咸丰十年九月十一(186年1月24日)奕訢来到了北京城内的清朝礼部大堂,与英使额尔金签订了《中英续增条约》(又称《中英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次日,礼部大堂上再次上演了相同的一幕,奕訢与法使葛罗签订了《中法续增条约》(又称《中法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法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规定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归英属香港界内”,准许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购买田产,赔偿英法的费用各增加到8万两白银。】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二(186年11月4日)清廷被迫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

【后来俄国通过勘界谈判,在中国西北又强占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获利者,总计侵占中国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1861年8月22日)在丧权辱国的羞辱和惊慌恐惧之中,咸丰病死热河。】

【享年三十一岁。】

历代皇帝会不会看到圆明园被毁而有感触呢?

我的回答是不好说。

考据之风是从清朝开始正式刮起的,因为文字狱的缘故,文人不能多说话所以只能把精力放到考据上。

而看一下历代史书,对于王朝初年、末年毁灭“古迹”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想。

毕竟真要论到破坏古迹,太平天国远联军和后面。

园子在他们眼里就只是园子。

要说感触,也只能是外夷打进来了,这是莫大耻辱。颜面有失。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前朝历代皇帝认不认清朝也很难说。

有些事情还是不深究的好。

q4。。q4。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