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卫子夫与小刘据俱都恍然大悟!
这么一说就懂了!
霍去病眼角抽搐着。
李隆基啊……
你可真是好案例!
……
某个遥远的大唐。
“阿嚏!”
身穿白袍的皇帝揉了揉鼻子。
“谁在念叨朕?”
……
【曾国藩没有办法,只好以“拖”字诀来解决。于是他精心上了一道奏折,说我积极准备出兵,现在正在筹集饷银和购买洋炮,等大炮安上,军饷到手,就马上出。】
【“拖”字诀挥了作用。这道奏折上了没多久,形势生了变化,太平军离开湖北,开赴安徽。】
【曾国藩便以形势有变为由而拒不从命。】
【曾国藩的一番遁词也不知为何,使咸丰很满意,朱批道:“汝能斟酌缓急,甚属可嘉。”】
【曾国藩这才放下心来。】
……
{拖字诀是李鸿章告诉曾国藩的,这件事当时把曾国藩急得要死,于是曾经作为曾国藩幕僚的李鸿章(在曾的帮助下也去练兵去了)写信告诉曾国藩拖字诀。}
{不得不说李鸿章的是真有急智胆也真大,换我被顶头上司催,我也想不出来这办法。}
{在以后自己面临左右为难的时候,也可以参考拖字决,但是要表现出积极的解决事情的态度,不能让人觉得你在故意拖。}
{那时候通信、距离都是问题,所以拖一下,问题还是能得到缓解的。就是咸丰被忽悠瘸了。}
{不过歪打正着办了好事,历史也是挺黑色幽默的。}
(倒也不一定是被骗了,可能就是觉得现在这些手下能哄着就哄着吧,大家凑合过日子呗。}
{凑活过呗,还能离咋滴。}
……
【十一月十二日(12月12日)太平军进攻安徽庐州,兵势凶猛,安徽不支。咸丰第三次下令曾国藩火率兵救援,与安徽巡抚江忠源会合,收复安徽失地。】
【和上次一样,咸丰怕说不动曾国藩,在上谕结尾又加了几句:“该侍郎忠诚素著,兼有胆识,朕所素知,谅必能统筹全局,不负委任也。”】
【曾国藩仍然不为所动。他在十一月二十三(12月23日)收到此谕,正值湘军水师编练的关键时刻,船未造齐,炮未运到,若仓促轻试,难逃失败结局。】
【于是他横下心来抗旨不遵,十一月二十六(12月26日),给皇帝上了封奏折,在奏折中强调若非船、炮、水勇一并办齐,所部无法开动。】
【他还在奏折中大谈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合防之道,及以堵为“剿”之策,意思是让咸丰统筹规划,把这四省组成一个军区统一指挥,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曾国藩的这一篇奏折惹恼了咸丰帝,朱批中充满刻薄挖苦之语。】
……
天幕上
一道卡通的微信界面展开。
中间的名字栏写着备注。
『啥也不懂大皇帝』
此时,『咸丰』来长长的一条小文章。
白底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