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征兵主要收纯朴的农民,而且是山农,这是因为有句古话: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尝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
【所以,这些人组成了一支军队后,军风军貌与绿营兵自然是完全不同。】
【“勇丁帕短衣,朴诚耐苦,但讲实际,不事虚文。营规只有数条,此外别无文告,管辖只论差事,不甚计较官阶。而挖濠筑垒,刻日而告成,运米搬柴,崇朝而集事。”】
……
大隋。
杨坚真的觉得很可惜。
都能吃苦,讲实际,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程序。
军营的规定也很简单,军官们也不太在乎级别差别,只看谁负责哪一摊事。
如果要扎营,当天马上就能完成。
要运米运粮,也比别的军队做得快得多。
“这支军队不同以往。”
“而太平军也不同以往。”
杨坚熟读佛家经典,但道家典籍他也铭记于心。
“回想历代,你真不能不信那句话。”
独孤伽罗看向他。
杨坚扶膝长叹一声。
“一阴一阳,谓之道。”
……
【曾国藩是一介书生,没当过兵,也从来没有摸过武器。】
【但是他毕竟从道光二十九年1849起,兼任过数年的兵部左侍郎,所以他对清朝军队的现状很了解。】
【鉴于清朝官军战时抽调,临时命将率领,结果兵将不习,兵兵不习,胜则相妒,败不互救的习气。】
【曾国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挥体系,由大帅到统领到营官,不越级指挥,职权归一。】
【又因湘军的任务单一,作战时一营一营地成建制调出,兵将相习,又可收指臂之效。】
【又因官军战时临时抽调编组,各部携带的火器往往不一,且因远程调派运输困难而缺乏重火器。】
【曾国藩在营制中开始注重轻重火器与冷兵器的恰当比例,并为解决运输问题而专门设立了“长夫”,使得湘军的火力比各处清军皆强。】
【而为对付太平军的水军,曾国藩亦相应建立了水军,以水制水。】
【这使湘军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陆协同作战的力量。】
【且水军的建立,也为湘军陆师的快机动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
【曾国藩又引先前派所编“练勇”外援江西失败的教训,使之格外重视技战术训练。】
【衡州的营地,实际上就是一个训练基地。】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想到了那支理念上基本也同样如此的军队。
“戚家军啊。”
国家正规军的腐败习气已经深入膏肓,没法治了。
当然,如果能把现有军队训练一下利用起来肯定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