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473章 拿下达拉斯(第1页)

第473章 拿下达拉斯(第1页)

“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他的雷恩出乎我的意料!”

“第一次试镜时,我说实话完全没在乎过他!”

试镜结束后,《达拉斯》导演让-马克?瓦雷忍不住出声,旁边一直没说话的一个编剧克莱格?鲍登若有所。。。

林默的日记本合上时,窗外正飘起今年第一场秋雨。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像谁用铅笔轻轻划过纸面。他起身把绿萝往里挪了挪,怕它淋着凉。这盆植物是他搬进这间工作室第三年种下的,起初只是别人丢弃的一截枝条,如今却爬满了半面墙,叶片厚实油亮,仿佛吸饱了这些年所有没说出口的话。

手机震动起来,是顾辰发来的视频文件,标题写着:“《有光》番外?清晨六点十七分”。林默点开,画面没有剪辑,只有一个固定机位拍下的街角??正是“有光早点铺”原址。镜头里空无一人,只有地面残留的炭灰圈依稀可辨,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休息,明日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由暗转灰。六点十七分,一个佝偻的身影出现在街口。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提着一只铁皮箱。他在摊位旧址前停下,蹲下身,从箱子里掏出小炉、平底锅、葱花罐……动作缓慢却熟练。他生火,倒油,打蛋,翻面,每一个步骤都像是重复了几百遍的老习惯。煎饼出锅时,他轻轻把它放在一旁干净的竹屉上,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摆在煎饼旁边。

照片上是个穿校服的女孩,笑容灿烂。

老人静静看了会儿,低声说:“今天多加了个蛋,你小时候最爱这个。”然后他把照片收好,吹灭炉火,将一切收拾妥当,转身离开。全程无人买饼,也无人交谈。

视频最后跳出一行字:**“父亲走了三年,我每天替他出一次摊。”**

林默盯着屏幕许久,喉咙发紧。他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电影里大叔的原型,现实中确实在儿子去世后独自守着那个街角。他曾拒绝过多次采访,只说一句:“我不是为了让人感动才做的。”而现在,这个沉默的男人用最安静的方式,完成了对儿子的告别。

他回拨电话给顾辰,声音有些哑:“这段为什么不放进正片?”

“导演说,太私人了,怕观众觉得‘刻意’。”顾辰顿了顿,“但我偷偷录下来了。我觉得……有些人活着的方式,本身就是诗。”

林默闭上眼,想起自己第一次站在片场当群演时的情景。那天下着大雨,他扮演一个送葬队伍里的远房亲戚,全身湿透,要在泥地里跪十分钟。导演喊卡后没人理他,他一个人坐在角落拧干衣服,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你刚才跪下去那一秒,眼睛闭得很慢,像是真在哭。”

回头一看,是剧组的老美术指导。那人递给他一条毛巾,笑着说:“别觉得自己只是背景板。真正动人的东西,往往藏在没人注意的地方。”

那天之后,他开始学着观察每一个人??哪怕只是走过镜头边缘的路人甲。他记得有个老太太演难民,在零下五度的天气里抱着破布娃娃瑟瑟发抖。戏拍完,工作人员急着收工,她却迟迟不肯放下娃娃,直到有人轻声问她要不要喝杯热水,她才红着眼眶点头。那一刻林默明白了,表演不是模仿痛苦,而是允许自己成为痛苦的容器。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相机去了城东的老城区。那里即将拆迁,不少老店已经关门,门板上喷着红色的“拆”字。他沿着巷子走,拍下每一家仍在营业的小铺:修鞋匠戴着老花镜缝补一双童鞋;理发店镜子裂了一道缝,老师傅仍一丝不苟地为老人刮脸;杂货店门口摆着几把塑料凳,几位老人围坐着下棋,茶杯冒着热气。

他拍到第七家时,看见一家小小的裁缝铺。门口挂着块布帘,上面绣着“李记缝补”四个字。推门进去,一位七十多岁的妇人正在踩缝纫机。她抬头看了眼,笑着说:“不做了新衣,只补旧裤子。”

林默坐下聊了起来。原来她是退休教师,丈夫早年病逝,儿子在国外定居。十年前开始免费帮邻里修补衣物,尤其爱接学生书包、老人棉袄这类“不赚钱”的活。“他们舍不得换新的,我就帮他们多撑一阵。”她说着,手指灵巧地穿针引线,“每一针都是惦记。”

临走时,她送他一条手工缝制的布书签,靛蓝底色,绣着一行小字:“线断了可以接,心冷了也能暖。”

林默握着书签走在街上,忽然接到苏婉的电话。她的声音少见地带着兴奋:“主编同意做专题了!就叫《被忽略的面孔》,我们要用三个月时间,追踪十个普通职业者的生活日常??环卫工、夜班公交司机、社区调解员、殡仪馆化妆师……你想不想来写导语?”

“当然。”他说,“但别叫‘被忽略’,改成‘被照亮’吧。”

挂了电话,他拐进一家二十四小时便利店。收银台后的女孩正打着哈欠,眼圈乌青。她认出他,愣了一下:“您……是不是演《孤舟》那位老师?”

林默点头。

“我昨晚刚看完。”她声音低下来,“我爸也是守林人,在大兴安岭。十年回家不超过二十次。以前我不懂他,觉得他抛家弃子。可看完电影,我才明白……有些人注定要活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她低头整理货架,补充道:“我在这儿值夜班,也是想攒钱去看他一次。”

林默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忽然说:“我能拍你吗?就现在这样。”

女孩吓了一跳:“我?有什么好拍的……我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正因为你觉得自己不重要,才更值得被记住。”林默轻声说,“你知道吗?凌晨三点的便利店,是一个城市最后的灯塔。而你是掌灯的人。”

女孩怔住了,眼眶慢慢红了。

几天后,这段访谈作为《被照亮的面孔》首期上线。镜头里的她讲述如何在深夜安慰哭泣的学生、帮迷路老人找家、为流浪猫留饭。结尾处,她对着摄像头微笑:“其实我没那么伟大。我只是觉得,只要我还醒着,就不能让这个世界彻底黑下去。”

视频爆火,评论区涌进来无数类似的故事。有人留言:“我在医院做护工五年,从来没觉得自己有意义。今天看到她说的话,哭了。”还有人说:“原来我们这些‘小角色’,也在悄悄支撑着别人的黎明。”

林默受邀参加一场青年创作者沙龙。现场坐满了影视学院的学生,不少人举着笔记本等着签名。主持人请他谈谈“如何拍出让人心颤的作品”。

他没讲技巧,而是反问:“你们最近一次为陌生人停下脚步,是什么时候?”

台下鸦雀无声。

“上周三下午四点,我在公交站看见一个农民工模样的男人,蹲在地上给一只受伤的麻雀喂水。他用手帕裹着它,一边喂一边小声说‘莫怕啊,很快就没事了’。那一刻我没有掏出手机拍,因为我怕惊扰了那份温柔。但我记住了他的眼神??那种纯粹的关切,比任何剧本都动人。”

他停顿片刻:“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学会看,再学会拍。不要急着表达‘我想说的’,而去倾听‘世界正在发生的’。”

散场后,一个戴眼镜的女孩追上来,递给他一本手绘册子。翻开第一页,是一幅幅速写:地铁通道里拉二胡的盲人艺人、清晨扫街的大爷、菜市场收摊时数硬币的阿姨……每一幅旁边都有简短文字记录他们的对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衡华
日曜明辉衡华
...
洪荒混沌天尊
账房小先生洪荒混沌天尊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