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跟林星第一部配角的戏《只为等到你》掀桌不一样。
那部电视剧林星为什么能掀桌?
一方面剧本垃圾,一方面导演垃圾,一方面楚尘太垃圾了。
所以只有林星成为了最大赢家。
可是这部并不是这样的。
你们可以看看这11集出现的角色,最起码十几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这些角色我认为都会成为演员的代表作的。
……
老钟先是了一个长评,然后表达了自己对于《士兵突击》的喜欢。
然后她则是再一篇名为《史今这个人物好在哪里》。
老钟认为史今其实就是生命点亮他人的蜡烛,一支燃烧的蜡烛,他照亮了许三多蜕变的道路。
在好多军旅剧中,一般班长都是比较的刻板的,但是史今这个角色其实是越了任何刻板的形像,不仅仅如此,他更是成为了理想主义与时代困境交织的悲剧性符号。
“我甚至觉得史今是【军中之母】。”
“史今的伟岸不在于军事素质的卓越,而在于对人性救赎的执着。
当他在下榕树目睹许三多被父亲抽打时,那句“我要他了”的承诺,本质是一场自我献祭的仪式。
他深知军队改革浪潮中技术兵种优先的残酷现实,却依然赌上三期士官最后的晋升机会,将许三多这块“朽木”雕琢成钢七连的脊梁。
抡锤训练中血肉模糊的双手、深夜为三多擦拭眼泪的温柔、333个腹部绕杠时的嘶吼,这些细节堆砌出一个教育者的神圣性——他用身体疼痛置换精神觉醒,用个体牺牲换取集体传承。。
……
其实看看伍六一是怎么对史今的也知道的,他一开始其实就是这么带伍六一的。
还有高连长怎么对史今的也明白了。
史今一直都是清醒的,理智的,但却又是感性的。
……
老钟洋洋洒洒的写了差不多2字的长评,而这篇长评瞬间的就再一次的火遍全网了。
“好家伙,老钟的文彩真好啊,没错,史今的悲剧性在于清醒的自我毁灭。他比谁都清楚军队“时间不等人”的,但他依旧愿意带许三多。”
“只有许三多一直比较的迟钝,其实史今在自己设计成绩不行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要退伍了。”
“不仅仅史今知道,伍六一更知道,尤其是高城为什么那么痛心质问史今‘你非要带这个兵吗’?因为高诚真的担心许三多拖死史今。”
……
“其实许三多真的是拖死了史今,但是我觉得正是史今燃烧了自己才带出来了一个堂堂正正的兵王。”
“我看电视剧没有哭,但是我看着老钟写的影评哭了,尼玛,真的,史今其实真的感觉太悲剧了,但是他又真的太好了。”
“他说对许三多有了【情分】,他唯一一次吼许三多也是为了唤醒许三多。”
……
老钟的这篇剧评也让很多人的点赞。
道理很简单。
因为目前11集中真正让大家落泪的就是史今退伍。
前一秒,许三多真的是开始开挂了,然后下一秒,史今退伍了。
而且正如老钟所说的那般,史今的退伍场景是全剧最震撼的蒙太奇。
车窗外的天安门华灯初上,九年军旅化作喉间压抑的呜咽。
这个没有战功的老兵,用最朴素的牺牲诠释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真谛——真正的军人荣耀,不在于勋章的多寡,而在于将精神火种传递给后来者。
这一幕很少有人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