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可没什么冰柜来保存遗体,但凡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略长一些,尸体就会渐渐开始发臭腐烂,而且大院里存在一具未处理的尸体,能把不少胆小的人吓的晚上睡不着觉。
张元林听后点了点头,说道:
“知道了,您二位放心吧,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了,我会找最专业的殡葬师傅用最体面的方式为京茹送完最后一程的!”
说白了,就是钱要花到位,不然就请不到足够多的人手,摆不了足够大的阵仗,买不到足够像样的棺材。
但这些对张元林来说都不是事儿,首先他根本不差钱,其次他的人脉圈子里有的是靠谱的专业人士,不仅活儿干得好,价格还有巨额优惠。
毕竟这些年来熬走了一位又一位各个行业的老前辈,张元林都去帮过忙,一方面是还人情或者是送人情,另一方面是接触这些老前辈们的后代,也就是变相的继承了资源和关系。
因此,张元林可以很效率的把整套丧葬服务安排到位,包括办白事和酒席的人,就连送回老家的车队都准备好了,当然具体怎么安排还得看秦京茹的家人,总之不管流程从繁还是从简,张元林叫来的团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叫人绝对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就是专业!
处理完秦京茹的事情后,张元林正式接管了秦京茹的房子,当然在之前是属于许大茂的,没人知道怎么会突然变成了秦京茹的东西。
且因为秦京茹父母当众宣布了女儿的遗言,让所有人都认可了这样的结果。
但大院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好奇张元林会怎么处理这件新得到的房子,虽然张元林得到房子之前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可还是会被很多人眼红和嫉妒。
考虑到许大茂还流浪在外不知所踪,指不定哪天就会突然杀回来,张元林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行动,避免出现预料之外的麻烦。
怎么说许大茂也是原剧里的主要角色之一,可不敢指望他能突发意外,一声不吭的死在外边儿。
张元林向来是个准备充分的人,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动。
于是在拿到房子的第二天晚上,张元林就在老人们的饭桌前宣布道:
“各位!我的孩子们都搬出去住了,家里的房子住了还有空余,我想任凭这新到手的房子闲置着也太可惜了,就打算改成一间活动室,可惜的是面积太小,例外一共就俩屋子,暂时就先弄个棋牌室吧,打打牌,下下棋什么
的,也省的刮风下雨天的时候你们没地儿去,大家说好不好?”
听到张元林的话,老人们纷纷举手叫好,直言还是张元林最关心他们,又是管饭又是搞健身器械的,现在还弄了两间棋牌室,就连亲儿子都没对他们这么好过!
经此一事,张元林妥善处理了房子的归属问题,之后就算许大茂杀回来抢房子,哪怕张元林点头,这帮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老太们也不会答应!
不仅如此,张元林的口碑和声望持续飙升,且因为种种诱人的福利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付费加入。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人在后事的安排上考虑是否要把房子留给张元林了,至少房子给张元林可以更好的服务大众,也算是行善积德了,这对年事已高,且渴望轮回投个好胎的老一辈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接下来张元林只需耐心的等待老人们把房子送上门,然后继续为老人们准备更多的活动室,如此良性循环过后,张元林拿下全院房产的计划只是时间问题了。
至于这些住户的儿女后代们,张元林很清楚新时代的到来,大院之内死气沉沉,腐朽不变,年轻人肯定待不下去,但大院之外遍地黄金,全是机遇,为了一夜暴富的美梦,他们绝对会趋之若鹜的向外奔赴。
所以,一旦顺利拿下房产,也就不用担心之后会有人来争抢的事情了,更何况张元林会严格按照流程保存好房契,或者办理完全套手续,让那些人今后连扯皮的机会都不会有。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元林继续专注于事业,一方面是轧钢厂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电影院的改造计划。
既然产业已经拿下来了,又怎么可能浑水摸鱼呢,当然要想办法把营业额做起来,培养成一只可以持续带来现金流的良性单位。
期间有空的时候就会去傻柱和冉秋叶负责的饭馆转一转,了解当前的营业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
同时派人在这条街道乃至附近调查各饭馆是否有转让和倒闭的打算,趁着店内的配套设施都在,低价拿下他们比重新找一家店铺再装修和购置新设备要划算的多。
还有前阵子买下的那座医院,当手里的现金储备足够宽裕的时候,就会拿一部分出来进行改革和扩建,考虑道现在的城市道路规划还没有完全定型,正是扩大面积的好机会,等到后期规划建设全部落得以后,改建就会变得很
麻烦。
张元林手里握着大量的人脉和资源,在增加医院岗位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吸纳各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和老前辈前来坐镇,这样很快就能打出名声,也就不愁没有人过来看病了。
当然了,这些人才入职前张元林会亲自去面试,测试他们的本事到底是真是假,医院不是别的单位,浑水摸鱼没什么,可这样是对病人极大的不负责。
生产单位出现事故无非就是损失一些钱,只要工人安全就无所谓,但医院出了事故肯定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存概率,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张元林还会关注那些性价比极高,适合收购的单位和工厂,根据当前已有的产业进行配比,把有需要的买下,其余的持续观望。
并且秦淮茹管理的纺织厂以及新增的产业链配套工厂已经整合完成,马上就要正式排产了,张元林也需要去现场盯着,对整条流水线的运作进行查漏补缺,毕竟涉及这方面的理念和详细工艺流程,没人比得过张元林。
秦淮茹也许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但肯定不是设计者,作为一个从未来而来的人,只需要张元林略微出手,就能带领整个团队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一晃又是半个多月过去,流浪在外的许大茂终于重回大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