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53章 勿以赢小而不麻(第2页)

第853章 勿以赢小而不麻(第2页)

大明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人,这么多读书人,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那必然是有原因且对大明有利,对大明有利,就是对老挝有利,大明越是富裕,手指头缝里露出一点点,就够老挝世世代代安定生活了。

“我们老挝人可以成为大明军征战东吁的向导,对于雨林,我们非常了解!”刀揽胜迫不及待的展现自己价值了,他十分肯定的说道:“在我们那里,要加入一个部落,只有一起杀敌之后,才值得信任。”

这也是黔国公沐昌祚教刀揽胜说的话,就是表功,其实早在大明和老挝接触之后,就有一些老挝人加入了大明军成为了向导,探路、寻找水源、避开蛇鼠、寻找贼巢和药草等等。

刀揽胜能入京,其实是他们已经支付了一些加入大明的血税,为大明开疆拓土建立了一定的功勋,获得了黔国公府、云南衙门的认可,才获得了入京朝贡的资格,刀揽胜能走进京师,已经是用尽了全力。

“我看到黔国公的奏疏,相信你说的话。”俞良史笑着回答道。

刀揽胜急切的说道:“真的,我们老挝人也是很能打的,不是任由安南和东吁缅贼欺辱,我们也曾经差点攻破安南的都城,差点将东吁白象王斩于阵中,奈何还是人数太少,每次获胜,都无法扩大我们的战果。”

“我相信,但你要留在京师,你儿子回到囊汉(今万象),帮助大明建立统治。”俞良史换了个说法,不再肯定对方而是要求对方,明确的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减少沟通的障碍。

“好的!”刀揽胜终于不再惊慌,听懂了大明官员的话。

俞良史扶额,只能说万宗伯那套理论,是真的好用,似乎只有这种趾高气昂,指使的语气,对方才能听明白大明究竟什么意思。

万宗伯有一套蛮夷自适应认爹说,而沈鲤沈宗伯有一套蛮夷常赢说。

在沈鲤看来,蛮夷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要一个字:赢。

绝对不能输,输一点都不行,必须要赢,而且要无尽的赢,源源不断的赢,赢得没边的赢,赢无止境,即victoriaeinfinitae(无限胜利,永远胜利。)

这是大明观察泰西红毛番、金毛番的形式逻辑后,得到的结论,而后从大明附近的蛮夷身上得到的结论。

比如匈奴会宣布自己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强行在国书的抬头上赢过大汉;肆意羞辱刘邦皇后吕后,然后单方面宣布获胜,并且在草原传唱孤狼戏凤。

最后匈奴被大汉的铁骑杀的远遁万里之外,不敢滋扰;

比如突厥立的碑《阙特勤碑》上,汉文写的都是恭顺,而突厥文则是我全胜的悖论,突厥要是赢了,颉利可汗怎么会在长安跳舞为生呢?

但突厥的《阙特勤碑》就是要写我全胜,并且在碑文上铭刻‘余等令突厥民达于天下有黄金之汗国’、唐军‘百战皆败’等等虚妄之言。

比如后突厥毗伽可汗,还吹嘘自己‘四十四出征、二十次亲、败大唐四十次’,这战报显然是撒谎了,因为战线在不断的向西北扩张,和毗伽可汗的吹嘘南辕北辙。

比如辽国有个典礼,叫春猎射柳,就是在开春的时候,辽国的国主,将宋朝的皇帝画像挂在柳树上,然后辽国君主射箭,‘箭穿宋帝像’后,开始春季的围猎,澶渊之盟的签订,算不上是辽国的全胜,但辽国依旧坚定的宣布全无敌。

比如安南国会纪念两姐妹,征氏姐妹,认为她们是反抗汉朝的英雄人物,而且经过近千年的加工,两个人身上迭加了太多的神话故事,甚至被尊为征圣王。

但大明礼部查遍了旧典,才找到了这两个女子的记载,《后汉书马援列传》曰: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

大概就是,她们造反了,然后马援带兵过去,平定了叛乱,把脑袋送回了洛阳。

比如,倭寇明明在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传到倭国国内的战报,总是非常滑稽,织田信长都不能确定前线的具体情况,最后大明打到了倭国本土,倭人无不惊骇,我们不是一直在赢吗?怎么大明军打过来了?

这些都是沈鲤为了完善自己的蛮夷常赢说,找到的论据,不仅仅是泰西的蛮夷,甚至连大明周围的蛮夷也是如此,无时无刻不在胜利。

(蛮夷常胜机要疏——节选)

沈鲤认为,蛮夷存在基础即为‘必须赢’的生存机制,一日不赢,即面临脆弱共识的整体崩溃,所以只能宣布无限胜利。

中原并非如此,从古至今都没有无限胜利的说法,赢了两句话,输了三本书,才是常态。

戚继光征朝鲜,指挥得当,稳站稳打,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是精心谋划,其谋划让倭国明明白白去死,看穿了戚继光的规划,也只能按着戚继光的规划去做,这是何等恐怖的战场掌控?

但大明这边的记载就只有‘六捷安边’这么一个概述,又没输,记录那么多作什么?

汉朝时候,大汉视‘白登山之围’为奇耻大辱,并没有宣布过白登山是汉军大胜,而是厉兵秣马,击败了匈奴后宣布获胜;

明朝的时候,土木堡天变后,大明用尽了手段,把被俘的皇帝要了回来,最后也先的脑袋被阿剌知院砍了下来,送到了大明换了赏钱;

中原可以接受输,甚至要对输进行全面的分析、全面反思,然后再赢回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