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55章那就20岁吧(第1页)

第655章那就20岁吧(第1页)

“阿姨。”

陈着不得已拿起手机,有点尴尬的说道:“那个……不急着报警,是我。”

“是你啊。”

陆教授长呼一口气。

刚才在备课,整理实验数据脑袋都有点迷迷糊糊,再加上闺女晚接了电。。。

清晨五点,海风裹着咸腥味扑在脸上。江辰披了件旧夹克站在阳台上,手里攥着半杯凉透的茶。控制系统刚推送昨夜数据汇总:新增三位失学儿童接入系统,两名志愿者完成跨省对接培训,云南怒江教学点传来一段音频??一个七岁女孩用傈僳语背完《静夜思》后轻声说:“老师,我梦见月亮回家了。”

他低头翻看手机日志,指尖停在除夕那条“三分钟沉默”的记录上。系统自动标注了情绪值分析:平静中带有释放感,语音结束时呼吸频率下降18%。这孩子终于开口了,哪怕只是两个字。

回到屋里,林晚晴已经打开晨会视频连线。屏幕里陆续亮起各地负责人头像,有人还在啃馒头,有人怀里抱着发烧的婴儿却坚持上线。江辰没说话,只把摄像头转向窗外??朝阳正从海平面跃出,金光洒在远处渔排上,像无数细碎的问题被逐一照亮。

“今天有两件事。”林晚晴声音清亮,“第一,教育部试点‘弹性升学评估制度’正式落地四川、甘肃、新疆三地,我们参与设计评分补充机制;第二,‘移动智慧教室’第二批量产资金缺口还有三百二十万,原定投资方临时撤资,理由是‘社会效益难以量化’。”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小赵咬牙骂了句脏话:“又是这套话术!去年卫健委项目也这么黄过一半!”

江辰缓缓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不靠施舍,自造血。**

“我们不做乞讨者。”他说,“我们要让价值看得见。”

当天下午,江辰带着技术团队赶赴广州参加一场教育科技博览会。展厅内霓虹闪烁,各大企业竞相展示AI监考、智能阅卷、元宇宙课堂。一位西装革履的主持人正激情宣讲:“未来教育属于算法与资本的共舞!”台下掌声雷动。

他们默默穿过人群,在角落支起一块简易展板,上面印着阿依古丽的画??《光之链》。没有灯光,没有扩音器,只有平板循环播放一段纪录片:青海暴雪夜,扎西医生跪在地上为孩子扎针;郑州社区里,那位曾签下终止书的母亲拉着另一个哭泣的女人走进教室;南疆牧区帐篷中,十岁的男孩举着太阳能设备朗读课文:“子曰:学而时习之……”

起初无人驻足。直到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女孩停下脚步,盯着画面里那个缺牙的笑容看了许久,转身问妈妈:“那个姐姐为什么叫星星老师?”

母亲答不上来。江辰蹲下身,平视她的眼睛:“因为她相信,哪怕最暗的夜晚,也能照亮别人。”

小女孩点点头,掏出零花钱塞进捐款箱。接着是一对老夫妻,一名支教归来的大学生,几位穿着校服的学生……纸币、硬币、甚至几张写着“我也想当萤火虫”的便签纷纷落入箱中。

傍晚闭馆时,筹款总额突破八十万。更意外的是,一家专注乡村基建的公益基金会主动联系,愿以联合运营模式提供剩余资金,并开放其全国两百个基层服务站作为设备投放节点。

“你们不是卖产品。”对方负责人感慨,“你们在唤醒一种信念。”

回程高铁上,林晚晴靠窗睡着了。江辰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当人们愿意为看不见的光掏钱,说明黑暗已被感知。**

一周后,“破壁计划”启动“萤火众筹行动”。每套“移动智慧教室”命名权开放认领,捐赠者可收到受助儿童手写感谢卡、实时学习进展报告及年度成长影像。更有学生家长自发组织“反向资助”??沿海务工家庭每月捐五十元,只为“让老家的孩子多上一节课”。

第三天凌晨,账户余额跳至327万元。江辰盯着数字看了很久,忽然笑了。这不是奇迹,是千万次微小选择汇聚成的潮水。

然而风暴也在悄然逼近。

六月中旬,一篇题为《谁在操控下一代的思想???起底“破壁计划”背后的激进教育实验》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作者自称“关心教育公平的社会学者”,指控他们利用留守儿童进行“非正规课程渗透”,传播“脱离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并质疑“成长节奏识别算法”涉嫌采集未成年人心理隐私,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舆论瞬间炸裂。

支持者称其为“平民教育的火种”,反对者则斥之为“打着公益旗号的社会工程”。部分地方政府开始暂停合作项目,几家媒体跟风发布深度“揭秘”报道,配图竟是江辰与孩子们围坐读书的照片,却被打上“精神控制”字样。

最沉重的一击来自内部??某位早期参与的技术员离职后向监管部门举报系统存在“未备案的数据跨境传输风险”,虽经核查纯属误读,但调查程序已正式启动,所有新设备部署被迫暂缓。

那天晚上,办公室只剩江辰一人。墙上挂着阿依古丽的新画:一片漆黑的天空下,许多小人举着手电筒,光束交织成网,托住一颗即将坠落的星。

手机震动,陈司长来电。

“压力很大吧?”老人声音低沉。

“嗯。”

“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支持你们吗?”他顿了顿,“不是因为技术多先进,而是你在青海雪夜里说的那句话??‘必须救人’。那一刻我就知道,你心里装的不是政绩,是命。”

江辰喉头发紧。

“现在有人怕你们改变规则。”陈司长缓缓道,“因为他们习惯了制定规则。但我告诉你,只要你们没违法,没伤害任何一个孩子,就继续走。哪怕慢一点,也要走下去。”

挂掉电话,江辰打开数据库,调出所有课程内容审核记录、数据加密协议、第三方审计报告。然后起草了一份公开信,标题只有六个字:**我们可以被检验。**

他在信中逐条回应质疑,附上百余页证据材料,并宣布即日起开放系统源代码供公众审查,邀请教育、法律、心理领域专家组成独立监督委员会,定期发布透明度报告。

“我们不怕审视。”他写道,“因为我们从未隐藏初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问‘为什么’。”

三天后,李晓梅发来一段视频。她在村里召集十几名家长开会,用投影播放那篇批判文章,又一条条展示回复证据。最后她说:“你们还记得去年冬天,我家娃半夜高烧,是谁调度无人机送药来的吗?就是这个‘危险组织’。如果这就是洗脑,那我宁愿我的孩子被这样洗一次。”

视频末尾,一位老太太颤巍巍站起来,操着方言说:“我没文化,但我晓得,哪个真心帮娃读书,哪个只是喊口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