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远远出现了芜湖城的轮廓。
登高瞭望之时,汤祥发现路好像全被水淹没了。
石城尉刘小树带着五百人为前锋,在黄泥汤中艰难前进着。
泥巴完全糊住了裤管,草鞋底上全是烂泥。
五百人用一种非常缓慢、滑稽的动作慢慢接近城墙,刘小树更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这个时候若有人在城头射箭,他们可就是活靶子了。
芜湖的南门似乎开了,大队人马走了出来。
刘小树手抚向刀柄,部曲们亦纷纷戒备。
还好,守军停在了门口。片刻之后,数人上前,高呼道:“可是大梁王师?”
“正是。”刘小树挺起了胸膛,高声回应道。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对面领头一人似乎松了口气,道:“若再不来,又有人要造反了。”
刘小树加快脚步,一时间浑水四溅。
待走到一处高地后,他使劲跺了跺脚,问道:“山遐呢?”
“走了。”此人回道:“他若不走,我等也不便投顺。”
“为何走?去哪了?”
“本来是要坚守来着,不过他病了,昏昏沉沉。幕僚将佐们灰心丧气,便将他抬上船,回建邺去了。”
“带走了多少人?”
“应有八千之众。”
“你怎知道?”
“濡须坞水师的人说的,他们中不少人也回建邺了。剩下的多为淮南、庐江、宣城人,不愿跟着去建邺,便聚集到芜湖,与我等一同归顺大梁。”
“兵败如山倒啊。”刘小树感慨了一句,然后大手一挥,道:“让城里所有人都出来列队,上交器械。”
“遵命。”对面应了一声,然后回去传达命令了。
刘小树又一溜小跑回到汤祥站立之处,禀报了此事。
汤祥点了点头,道:“怪不得江北攻东关、濡须坞那么顺利呢,原来已是两座空城。”
说罢,抬头看了看空中的烈日,道:“尔母婢!行军数日,阳暑倒地者都有数十人,总算到地方了。”
二十二日当天梁军就控制了芜湖。
休整数日后,宛陵来了一个信使:报荆州水师已获得全胜,王彬举家自焚,江州诸郡陆续向诸葛恢投降。
杨勤意欲在八月中下旬天气转凉后往建邺挺进,令汤祥征发芜湖降众,配合进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