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她自己?”皇帝喃喃重复。
“问她自己。”沈知澜重重点头。
“好吧,或许你说的也有道理。”皇帝想,知澜力排众议重用姜晟,全力支持后勤,信了就是一辈子,这才是姜晟手握重兵却一辈子忠诚,终成君臣相得佳话的原因吧。
皇帝正在思索天书上的内容,远处终于骑马骑累的沈潭周朗调转回来,跑的额头全是汗,周朗满不在乎一擦,开始争论刚才跑马的得失。
沈潭指点他刚才的失误,周朗的马术确实一般,天分欠缺,只能在后天的熟练度上弥补。
沈潭兴高采烈冲过来,沈知澜使眼色使的都要抽筋了,他愣是没发觉。
“澜哥儿你怎么这么慢啊!我们等你好久!”沈潭抱怨完,一扭头瞠目结舌,舌头打结,“皇啊啊啊啊”
沈知澜忙找补,“这是大先生,潭哥你忘了?”皇帝微服肯定是不想被人察觉,要是潭哥到处嚷嚷,那就不好了。
沈潭僵硬着舌头,“大,大先生。”
“是我。”皇帝缓缓点头,冲着另一人问,“这是谁?”
“他是我的表兄周朗,堂姑姑沈珧娘的义子,现在我们住在一起。”皇帝也等同一族之长,亲戚关系要交代清楚的。
皇帝刚要点头,突然愣道:“周朗,哪个朗?”
“清风朗月的朗。”沈知澜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还是乖乖回答。
皇帝念着朗字,周朗周朗,沈沈朗?
天书上记载过的,沈知澜的左膀,右臂,都被他看到了,加上一个定心丸沈葵,就是他最初的班底,后来不管又有多少人才加入这个团体,也不能动摇这三人的分量。
皇帝本能觉得沈朗肯定也是宗室一员,找来找去也没寻到人,记载中的沈朗力能扛鼎,陆战无敌,曾经率着一队百人小队在敌军中反复冲杀七次,杀的对方一见到朗字旗就举手投降,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沈潭则是马上王者,一手精妙的骑术,人马合一,曾经召唤了一群野马,藏身马腹,靠着野马群冲散了敌军的万人队伍,以一敌万的战绩骄人。
打仗难,后勤更难,到处都是流民和乱军,谁来种地产粮?百姓们惶惶终日到处流量,遍地饿殍,只有沈葵有这个本事,让这些流民安心留下种地,不绝粮道,能同时供给三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
不过最绝的还是能够把这些人收拢一起加以重用的人
皇帝心想,或许是周朗被赐姓,或许是从母姓,反正最后改了姓,也怪不得他找不着人。
现在全看到了。
皇帝目光火热,转向沈知澜。
沈知澜背上突然一阵冷战,鸡皮疙瘩乱爬,直觉在疯狂提示,有人想抓壮丁,他甩甩脑袋,“呃,表兄的名字该没什么冲撞吧?”怎么听完名字就发呆呢?
“没有,这个名字取的好,言简意赅,寓意也好。”
周朗一听夸他的名字,胸膛都挺直三分,“我娘取的,她说希望以后我做人也能跟清风朗月一样,光明正大。”
这名字好,你也确实做到了,皇帝微微颔首。
互相介绍完毕,他们没再继续骑马,转而去看马厩里的良种马。百珍园养马主要是为了改良品种,让不同的马可以派上不同的用处,也可以跟录马族出名的铁骑作战。
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马的关系,百珍园养的马始终还是差了一截,比不上录马族的骏马。
皇帝微微有些失落。
第114章第一百十四章
沈潭看出皇帝的不高兴,担忧他迁怒于养马的农官,鼓足勇气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喔?”皇帝没有马上反驳。
“老话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录马族的铁骑难以匹敌,他们养马法子自有独到之处,而且也做足了保密措施,想要拿到不容易,连过路客商误入马厩,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翻脸。”
沈潭说的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并不出奇,然后他话锋一转,“还有,录马族营地具体边关并不远,为什么不能干脆模仿边关的水土,来养这些骏马呢?”
“你说的这些早有人在做了,只是一直不得其法,没找到真正的关窍。”皇帝淡淡补充,他怎么可能不晓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就是没见到效果。
沈潭突然一笑,“如果我说,我摸到一点关窍呢?”
皇帝立刻站了起来,“当真?”
“其实就是有一点线索,是教我马术的先生说的。”沈潭小心翼翼提到姜晟,“我从中推测出来,录马族养马的关键点是一种特殊牧草,只在当地生长,能够增强马的体质和耐力,才能夜奔千里的骄人战绩。”
两人闲聊时随口说到,但沈潭凭着自觉,觉察到其中的蹊跷。
皇帝并没马上回应这个话题,反而询问起旁边的农官,农官小心回答:“假如真有这种牧草,或许真能派上用场。这跟养孩子是一个道理,抛开天生的体质问题,吃食好肯定能在原先的基础上,长高长壮。”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