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 4050(第21页)

4050(第21页)

李牧悲怆叩首道,“王上!秦国有了地,何愁不能以数年之力,再产出超过今日数倍之粮”

赵王气咻咻跑下殿,狠狠踢了他一脚,“你这武夫懂个甚?双倍,秦国是给我赵国双倍之粮!再者,待我赵魏之民一离秦,秦国来年,又何来多余的人手耕耘那些土地?秦王如何会想到,他耗费巨量之粮换来的地,实则只能闲置一旁”

李牧闻言,心头却猛地闪过一个不好的念头,秦国垦出荒地后,还需要足够的人手

还未等他出声,魏无知便猝然大喊道,“以粮买民,有去无回,国之将亡,悔之晚矣”

赵王登时更怒了,绕到魏无知面前,咬牙切齿指着他道,“闭嘴!你你竟是专程来我邯郸诅咒赵国的,是魏王那老东西派你来的吧?气死寡人也!若非看在信陵君的份上,寡人眼下,便会下令砍了你!滚,立刻滚出我赵国”

说着,他怒气冲冲抬袖让侍卫上前,命他们将神情癫狂的魏无知丢出宫去。

若换了旁的人,他定要不管不顾杀了他,以泄心头之愤恨,偏偏,这魏无知他却杀不得。

因为,魏无知是信陵君魏无忌之孙,而魏无忌对赵国,实有匡扶社稷之大恩!

当年,长平一战赵国惨败后,秦军乘胜围攻邯郸,赵国存亡眼看危在旦夕。

赵惠文王走投无路之下,让其弟平原君劝其夫人写信回娘家求援。

魏安厘王接到其姊的求援信后,瞻前顾后之下,还是派出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赶往邯郸,哪知秦国得知后,派出使臣到各国放话,“敢救赵国者,秦国攻下邯郸后,即刻率兵攻之!”。

如此一来,魏王害怕惹火烧身,急忙派人命晋鄙在边疆邺城原地驻扎,按兵勿动。

千钧一发之时,再三劝魏王无果的信陵君,以为魏王宠妃报杀父之仇为恩,让她偷出虎符,接着前往边境杀掉晋鄙,亲自统率十万大军前往赵国击退了秦军,因此还得罪魏王流亡于赵国多年。(2)

如此天大的恩情,赵王纵是再糊涂,亦知若杀了魏无忌之孙,必将引来赵魏满朝之不满。

他恨恨甩了一把衣袖,又踱到跪着的李牧面前,冷哼道,“你这武夫,净会给寡人惹麻烦!那魏无知居心不纯,你是如何与他勾搭上的,快快从实招来!”

李牧抬首无奈道,“王上,臣并不认识魏国公子,只是今日外出之时,见他在与司马错拉扯,这才知晓此人是信陵君之子孙,此番是想让司马错为他引荐进宫见您一面”

赵王又一脚踢到他身上,“蠢货!连司马错都知晓避开这魏国人,你倒好,巴巴将他带进宫来,当着寡人的面胡言乱语”

李牧解释道,“王上,信陵君不但对我赵国有恩,当年召集五国联军攻打秦国,一战而胜,臣对他敬仰不已,这才不忍”

赵王瞪圆眼睛道,“闭嘴!马上给寡人滚,立刻滚回雁门郡去!”

李牧闻言,瞳孔猛地一缩,劝道,“王上,臣眼下不能离开邯郸呐!秦国已迈开灭六国之步伐,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边疆匈奴,而是秦国!臣须留在邯郸加速操练兵卒,演练战事,以防秦军突然来袭”

赵王冷笑道,“不必,秦国气数将尽,邯郸有司马错压阵足矣!你留下来,莫不是想今日带魏无知、明日带李无知,来我龙台宫献计气寡人?可笑你一介武夫,不过凭侥幸胜了秦军几回,竟敢野心勃勃嫉妒起相国、操心起朝廷之事?滚,今日内离开邯郸城,不然,休怪寡人拿你妻儿开刀!”

说着,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返回殿上,四名戴甲侍卫疾步上前来架起李牧,李牧又悲又怒,猛地运力甩开这几名侍卫,暗暗吸了一口气,朗声道,“臣遵命!”

用不着这些人将他送出去,他自己有腿会走!想到这里,李牧起身头也不回朝殿外走去。

可他虽然走得果断,在踏出殿门那一刻,双目之中仍是忍不住蒙上了一层悲色。

秦王深谋远虑步步紧逼,我赵王却如此荒唐做派,毫无半分警觉之心,同样是君王,为何天差地别?

百姓何辜,竟要被这昏君连累!

赵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啊!

第49章

赵王阴森森盯着李牧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前,暗怒不已,看来相国所言不差,这李牧,着实心术不正呐。

一则,他借镇守雁门之机大肆收买人心,令我赵国边关之民、只知李牧而不知赵王。

二则,先前因秦军攻打赵国之危,朝廷才将他召回中原,可眼下秦军早已撤军,他却迟迟不提回雁门之事,不但继续在邯郸收买人心,还妄图以秦国再次发兵之危言、掺和列国之朝政。

眼下是形势所迫,寡人不得不忍着,待来日灭了秦国,寡人定要除去他…

想到这里,他又记起方才魏无知所言、秦国采黑石之事,脸上总算重新露出了笑容——秦王果然有“先见之明”,待秦国粮仓被赵魏搬空后,他便可带着秦人,慢慢啃那些黑色“黄金”充饥

真乃大快人心之举!

不过他难得脑中闪过一道灵光:按秦王之狡诈,秦国耗费如此人力挖那些破“金矿”,莫非是早为今日开荒而布局,准备到秋收之时,拿那些被他称作“金矿”的破石头,来忽悠我赵魏白白出力?

为慎重起见,他立刻唤来宫人吩咐道,“即刻派人前往秦国,言明我赵国今岁秋收之后,只拿秦王承诺之粮食,不要任何黄金珍器,得到秦王承诺之信方可回来。”

魏王那老东西被骗便随他去了,寡人定不会上当!

在李牧一腔悲愤再次奔赴雁门之时,秦国派往各地挖煤的将领,也陆续快马加鞭赶回了咸阳。

前些日子,他们获悉秦国不战而先灭了韩国之事,在万分惊喜之余,又不免生出种种揣测,眼下回到宫中,难免想问个明白。

按理说,此番回宫,众人该先向君王叙职,说说自己所在煤场的情况,但桓猗是个急性子,起身后便急急问道,“王上,那韩国众人,究竟为何要开门献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