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家里遇上什么事,再大的麻烦,小?舅在他们面前总是一脸笑容,当初林叙回红河村的时候,他没有工作?,活也干得很一般,对当时的林家来说,他就?是一张等着吃饭的嘴,还?是吃得特别多的那种。
可不管是外公外婆还?是小?舅,对林叙过?来这事,两人都没有说什么。
那是在70年代,不是在未来的无数年,读完初中就?可以外出谋生,林叙现在回想,都不知道自己?两辈子是如何撑下?来的。
家里人希望他过?得很好,他唯有以更好的生活回报。
……
“你小?舅回去了?”
林文华回去之后,林叙去找施家望汇报工作?,对方?特意问了一句。
如今工厂的氛围和以后不同,领导们不仅关心?工作?,也关心?下?属们的身体和家庭。
身体不养好,家庭关系处理不好,谁能安心?工作??
何况林叙是施家望器重的下?属。
林文华过?来,施家望特意抽时间和他见了一面。
虽然施家望挺疑惑,过?来看林叙的怎么不是他的父母,而是林文华这个小?舅?
林文华没有详细解释,只说林叙母亲过?世了,至于他父亲是什么情况,林文华提都没提。
不过?施家望隐隐也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林叙和父亲那边的关系恐怕很一般,否则他不会?回家就?找外公外婆。
这事错在谁,施家望不好研判,他不了解林叙的父亲,却了解林叙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他看来,林叙这人相当负责,又很实在,他看中林叙,厂长?也看中林叙,所以t?林叙肯踏踏实实在他们手下?干。
能让林叙这样的人从来不提,好像根本?没有父亲一样,想必他父亲是做了让他很失望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南江厂内部也发生过?,为了下?乡和进厂名额这事,南江厂那时候也闹得不可开交。
那时候施家望负责的是业务,这些事原本?碍不着他,可就?因为家务事,厂里正常的生产进度都被耽误了,施家望印象特别深刻。
但至少,林叙现在已经有了关心?他的家人。
……
对南江厂这艘液化气船的验收可谓是南江厂造民用?船以来最严格的一次,船舶总公司、羊城相关部门?以及安全生产相关部门?的专家都过?来了,对这艘船进行了一番彻彻底底的检查。
国内没有液化气船制造领域的专家,为此,船舶总公司特意请了海外的两位专家,都是之前合作?过?的船舶公司派过?来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为项目负责人,林叙任务并不轻,因为他参与了这艘船建造的全程,和这艘船相关的细节,他比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
相关部门?来验收的时候,林叙全程陪同,他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但专家们依旧问了一些他本?人也觉得棘手的问题。
比如在对鞍座这部分的询问上,专家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让林叙难以招架,这是对船宽进行缩窄之后面临的现实问题,船宽缩窄了,船的双底变成了单底,鞍座的强度就?会?受到影响。
幸亏南江厂对于这一部分的设计早已有了完美的方?案,又经过?了演示和实验,在专家那里,鞍座这一部分顺利通过?了检验。
除了这一部分之外,关于这艘液化气船的其他部分,专家们也进行了相当仔细的问询。
不过?不管问题有多么复杂,甚至让他觉得为难,林叙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客观的态度。
在液化石油气船的建造上,他没有必要造假,也不可能造假,更不会?把船的某些功能扩大化,或者故意遮盖这艘船不足的地方?。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造的这艘船不仅要用?来运输,也关乎船员们的安全,从选择造船这份事业起那天,林叙就?一直决心?要造出安全的船——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造出一艘最好的船。
专家们的到来,尤其是两位外国专家的到来,让林叙收获颇多,稍一交流,他就?从对方?的话语中了解到液化石油气船建造时需要关注的一些点,等以后再造LPG船和LNG船时,那些问题就?可以规避掉了。
第110章
闲话
林文华来海城是在8月末,南江厂这艘液化气船通过验收的消息才传进林叙耳中?。
这是国?内建造的第一艘液化气船,无论船舶总公司还是船检相关部门?,都对这艘船的验收给予了最大的重视。
这艘船如果?能?够建造成功、并且通过验收,意味着国?内船厂已经具备了建造石油液化气船的能?力,在今后推动进口船发展时,船舶业就拥有了新的竞争力。
船通过验收的那天,南江厂在厂区挂起了长长的横幅——这样的待遇,还是好几年?前第一艘出口散货船建造成功时才有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天林叙在厂区里走,不管遇上谁,都有人喜滋滋地提醒他:“看到厂里挂着的横幅没??”
“林工,咱们的船通过验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