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来吧。”辜幸以眼眉弯弯,她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格外年青,难免有种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没有被社会毒打的清澈,“陈妈妈去年过的百岁大寿。”
岑商忽然遗憾自己吃得少了。
“以后你要常来。”辜幸以表情很认真,“你看起来,很不健康。”
每天焦头烂额睡眠不足靠超浓咖啡续命的人怎么可能健康,岑商失笑,坦率地说:“来不起的呀。”
她已经在想给辜女士什么回礼合适了。即便说服自己这餐饭是辜幸以还她那举手之劳的人情,也还是太贵重。
“我可以请苏阿姨多做一点点,然后分两份,每次的套餐我都吃不掉,太浪费。陈教练说浪费不好。”
岑商委婉地拒绝:“食疗也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用材料的吧?”
“对哦。”辜幸以思索了一秒,“下次你去剧院,正好请陈教练来看看。你下次什么时候去剧院?”
她用剧院指代日照路326号。
“不用了。”岑商直白地说,“您可能觉得没什么,对于我来说太贵重了。”
对“外国友人”不用太客气婉转,岑商心想,端着一本正经道:“非常感谢今天的款待,很好的食物,也学到了新知识。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说到后面,她微微点了下头,“谢谢你呀。”
“那太好了。”辜幸以的重点放在了中间一句,“你开心就好。”
这种场合不适合谈工作,可是除了工作岑商的社交能力基本为零,她端起水杯,想了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你是不是在国外很久了?”
辜幸以思索片刻,“我七八岁的时候离开国内,有二十多年了。”
“二十多年都没回来过?”
“中间为了工作来过两次,时间不长,都是一周左右。”
“那你中文蛮好的呀。”
“我有中文家教,爸爸妈妈和姐姐还有弟弟他们在我面前也会讲中文。”辜幸以说完,补充道,“我是被领养的,他们不是……中国人。”
岑商察言观色的本领并不弱,敏锐地察觉出说到自己的领养家庭,辜幸以的语气有些异样。
她举杯:“欢迎来申城。”
辜幸以又展开了笑容,“谢谢shine。”
她的情绪太透明了,仿佛一句话就能调动她的喜怒哀乐。
岑商为自己突然冒出的想法一惊,但「稳世」公众号文章里那位履历丰富、头衔众多的辜女士的形象再一次淡化。
自己对面,是一位在寺庙偶遇,因为一点小忙被对方记在心里,很快付出回报的……熟人。
也许可以上升到“朋友”?
不,不行。
以后还想和辜女士有业务上的往来。
但是郑董说,现在招商引资就是要“走出去,交朋友”,只有让企业家认识你、记住你、相信你,和你交了朋友,才会把业务交给你来做。
自己跟自己打了半天商量,岑商猛然回过神来,发现辜幸以托着下巴,眼睛一转不转地望着她。
岑商脸一红,“抱歉,刚才想了点工作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