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南玉冷眼扫过众人,抱着凌璋上了车辇,“回乾坤宫。”
辇车缓缓启动,很快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众人纷纷看向杨清宁,小声地和身边人说着话。
杨清宁扫了一眼众人,道:“方才咱家看过皇上所中的箭矢,那是一支弩箭,也就说凶手的身上定然带着弓弩才能发射,为了找出刺客,咱家会命人搜身,还请诸位见谅。”
魔罗国王子库里耶南出声说道:“这位公公,我们进宫时,已被搜过身,所有防身用的物件,都被贵国的禁卫军收走了,这刺客不可能是使团的人,你们要搜,也该搜南凌的官宦。”
使团的人纷纷应和道:“耶南王子说的没错,我们已被搜了一遍,为何还要被再搜一遍。”
“但凡进宫者,都会被搜身,若如耶南王子所说,那所有人都是干净的,为何皇上还会遇刺?这说明有人用了某种方法,躲过了搜查,将弓弩带进了皇宫。为了查出刺客,也为了诸位的清白,还请配合搜查,概不配合调查者,一缕按刺客的同党论罪。”
“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内侍,谁给你这么大的权利!”开口的不是使团中人,而是身着官服南凌官员。
杨清宁看了过去,道:“这位大人是……”
“张春义,督察院佥都御史。”张春义看着杨清宁,眼中带着轻视,“宦官不得干政,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规矩。况且,这里那么多皇亲贵胄,文武大臣,哪轮得到你这个小小内侍说话。”
第123章围杀使团(2)
杨清宁打量着面前的中年男子,面白无须,五官方正,身材挺拔,是典型的中年帅哥,只可惜眉眼间的傲慢生生毁了这张脸。
“张春义张大人是吧。”
张春义高昂着头,瞥了杨清宁一眼,道:“是我。”
杨清宁淡淡地问道:“大人近日是否耳聪目明?”
张春义被问得一怔,随即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张大人耳聪目明,那方才发生的事,殿下临走之前说过的话,张大人也应该都看到和听到了吧。”
“听到了又如何?太子殿下下这样的命令本就不对,作为言官自然要站出来直谏。”张春义边说,便拱了拱手,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既如此,方才殿下在时,大人为何不说?”
“我……”
“别说没来得及。”杨清宁打断张春义的话,冷笑地看着他,道:“殿下抱着皇上从遇刺的地方到车辇旁有段距离,你完全有时间出言反对。你不敢直面殿下,却在殿下走后,为难咱家这个小小的内侍,这叫什么?”
杨清宁话音落下,众人脑海中自发地出现四个字‘欺软怕硬’。
张春义闻言沉下了脸色,道:“好一张利嘴!自古宦官……”
“于指挥使。”杨清宁再次打断张春义的话。
于荣往前走了一步,道:“宁公公,我在。”
“咱家以为这位张大人耳朵出了问题,劳烦于指挥使将殿下走之前所说的话,重复一遍给张大人听。”
于荣闻言径直说道:“殿下临走之前让宁公公接管刺杀一事,若有人敢不听命行事,格杀勿论!”
杨清宁直直地盯着张春义,问道:“张大人可听明白了?若张大人想做那被格杀的第一人,咱家绝不阻拦。”
“你……”张春义怒瞪着杨清宁,却不敢再多说什么。
“皇上遭遇刺杀,现在生死未卜,你不知配合调查,却在这儿百般阻拦,难道张大人与那刺客是一伙的,在给他拖延时间?”
张春义的脸色顿时变了,怒道:“你这是污蔑!”
杨清宁发现张春义说话时,总会不自觉地看向他的左前方,而那里站着的是南凌的官员,其中不乏身居高位的大臣,以及从藩地赶来贺寿的藩王。
“若张大人与刺客无关,就闭上你的嘴吧。”
“宁公公。”站在人群中的凌鹏开了口。
杨清宁转头看了过去,直言道:“难不成肃王也要阻拦咱家搜身?”
凌鹏的神色一滞,没想到杨清宁直白到竟连行礼都省了,道:“本王并无此意。本王只是觉得张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朝中那么多肱股之臣都在,让宁公公主持大局,确实有些欠妥。”
“咱家本以为阻拦搜身的应该是各国使团的外人,没想到竟是南凌人。”杨清宁不禁冷笑一声,道:“皇上生死未卜,身为南凌朝臣,不知查找刺客,反而在内斗,还真是讽刺,讽刺得很!”
“宁公公此言差矣,宦官不可干政,这是事关国家的大事。太子年幼,不分轻重,我们这些老臣自当谏言。”
“王爷深明大义,下官佩服!”张春义奉承地深鞠一躬,随即说道:“下官以为在场肃王身份最为贵重,由肃王主持大局再合适不过,大家以为呢?”
张春义这是在明着与凌南玉作对,谁若是应了声,那就相当于上了凌南玉的黑名单,现在凌璋生死未卜,若当真有个万一,那凌南玉就是下一任皇帝,他们对着干的后果就是自找死路。
“张大人说的对。”人群中又有人站了出来,“太子年幼,身为臣子不能容忍奸宦蒙蔽太子,理应站出来谏言。我支持肃王殿下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