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组长痛定思痛后认为,他的婚姻提前终结,他的家庭异常破裂,虽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与长期交流在外更有直接的关系。
交流出去问题不大,但交流时间长就有问题了;交流出去问题不大,但交流的地点离家太远就是问题了。
由于在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外地交流,不管是在工作上、时间上,还是在资金上,毛勇组长回家都很不方便,一年到头那真的是难得回一次家。
这样一来,毛勇组长不但没有履行丈夫的责任,更是愧对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他是完全没有关照到,更别说周末陪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玩了。
一转眼间,他的孩子就十七八岁了,最是逆反心理严重的年龄。他的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后,他的孩子不得不提前终止中学时代,到一职业技术学院学一门手艺。
他的老婆呢,“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这是我们的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真理,不但形象更切实情。他交流出去时他老婆不到四十岁,正值那个特别强烈的年龄。
“你陪孩子去过公园没有?你与孩子到过游乐场没有?你去学校开过家长会没有?你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姓什么吗?”
“你做过家务没有?你辅导过孩子的学习没有?我生病时你在哪?我最需要你照顾时你在哪?我身体上的累你知道吗?我心理上的辛苦你懂吗?”
面对妻子的质问,毛勇没有任何话说。他更没有埋怨妻子,虽说她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他最后净身出户,将家里所有的存款与几套房子,全部给了妻子,并独自承担扶养孩子的义务。
(各位书友,这几张写得比较虚,以人物的心理描写为主,主要是本书快要结束了,小道想尽可能将书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故事多交待一些,使他们的命运暂时告一个段落。至于主人公龚仲的最终命运如何,小道将在《正气》系列第三部中以另一种风格演绎,届时敬请大家光临指点。)
第一百七十六章站好队伍
毛勇组长心里非常清楚,他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拜赵一局长所赐。都是赵一局长滥用手上的权力,借干部交流政策规定,将他连续二次交流到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外地,让他长期不能回家所致。
但多年来的官场生涯洗礼,残酷的权力斗争,特别是第一次交流到期后,他没有按规定回到江南局,而是又被无情的来了个第二次交流,这些血的教训让他的心智慢慢成熟了,早就非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了。
毛勇组长不但没有将这一切表露出来,反而还对赵一局长非常尊重,并听从在总局工作的好朋友们的建议,亲自到赵一局长办公室去了一趟,来了一个口头上的认错,对以前的所作所为表示歉意。
“赵局长,您是我的领导,请您原谅我当年的年轻气盛,做出了一些有损您形象的事情,特别是不应该在局党组会议上与您对着来,我对我的冲动表示遗憾,我向您表示歉意,我诚恳地请求您原谅我!”
听到毛勇组长这样说,赵一局长一下子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在他的心目中,毛勇组长一直是年轻气盛,还从来没有这样低调过,更谈不上说什么赔礼道歉认错了。
“呵呵,都是为了工作嘛,都是为了工作嘛。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对不对的。呵呵,呵呵……”赵一局长虽说是官场上的老麻雀了,但面对着与自己斗争了多年,多次让自己难堪的毛勇组长,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说心里话,毛勇组长虽说多次顶撞自己,但赵一局长从心里还是佩服他,甚至还有些畏惧他。毛勇组长说话办事有条有理,不管是做事还是说理,都能够有条不紊,很多时候都让赵一局长没有话说。
但毛勇组长越是这样,赵一局长越是不喜欢他。更让赵一局长最气愤的是毛勇组长不尊重他,有时不分场合公开顶撞自己,最后发展到在局党组会议上与自己拍桌子起来,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为什么听话的没有能力,有能力的却不听话?”
赵一局长常常感叹道。只是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一样,也犯了一个机关领导干部的通病,那就是“妒才”。
在机关里,作为一个下属,怎么在自己的领导面前准确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自己的领导欣赏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问题。
太庸才了肯定不行,但太聪明能干了也不行。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让领导干部欣赏你的聪明才智,但又不要让领导干部产生妒才的心理。
这当然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如果你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潜规则,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度,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聪明,什么时候应该糊涂,那你肯定会混得有滋有味事业有成。
只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做起来却千艰万难。因此古人才感叹说“难得糊涂”,由此可见做事难做人更难的道理。
毛勇组长诚恳地看着赵一局长,但心里却在不停地冷笑着。他是听了在总局工作朋友的规劝,本着“嘴上不吃亏”的原则,对赵一局长说这番话的,但这并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赵局,说心理话,这么多年来,我遇到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一个单位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要以一把手为中心。”
反正说好话不要付出什么,既然你赵一局长喜欢听“婊子话”,毛勇组长就不要本钱的又送了几句。这几年血的教训,早就让毛勇组长的心智磨练得如鹅卵石般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