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寿家的说道:“且让他们再狂几天,老祖宗一出手,就像神仙下凡,扫平所有魑魅魍魉。”
老祖宗歪在炕上的引枕上,“我出宫养老,颐养天年,只想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不成想到头来还要操心家事。”
“我想要亲近三个孙女,女孩子家不同男人啊,在家里住不了几年,就要出门,成了别家的媳妇了。我就想好好把孙女们养几年,其实女孩子养好了、嫁给好人家,将来比男孩子还管用呢,就比如咱们家,若不是我生了太后娘娘,张家能有今天?估摸还窝在沧州老家不得出头呢,有人却告诉钱不够我养三个孙女?我倒是要看看,到底够不够。”
来寿家的忙说道:“怎么不够,别说养三个,就是三十个也够啊。”
逗得老祖宗噗呲笑了:“要是三十个孙女整天围着我叫祖母,我就要躲到宫里去讨个清净了,三个孙女不多不少就挺好,我细瞧着,三个孙女都是好苗子,稍微调教几年,将来都能嫁入豪门大族当宗妇的,我们张家,至少要荣耀百年。”
两个老者说笑着,对张家三个小姐的未来满是希望,如意很有眼色的退下。
到了正院门口,花椒坐在门槛上嗑瓜子喝茶呢,如意说道:“老祖宗夸你梳头的手艺好,簪的花也漂亮。”
花椒说道:“我的手艺是跟着外头专门梳头的娘子学的,为了学这个,我娘还花了二两银子呢,说将来伺候人的时候会用得上,这不就用上么。”
花家的女儿,虽是副小姐般的养大,但生下来就被父母安排了将来要伺候人的。所以花椒一旦得到机会,就能牢牢抓住机会,加上这时候老祖宗也找机会培养自己的心腹,来福家挑选进来的那些耳报神一概不信,花椒刚好在这个时候献梅花,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花椒的出身可太“清白”了,亲姑姑就是伺候老祖宗的秋菊,且全家都是西府的家奴,一大家子跟东府来福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花椒与其说是得了老祖宗宠爱,不如说是得了老祖宗的信任。
这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花椒一下子就成了老祖宗的心腹。
如意辞别花椒,回到紫云轩。紫云轩就在松鹤堂隔壁,如意回到值房,秋葵忙道:“中午饭已经凉透了,我给如意姑娘热热再吃。”
得知老祖宗要收拾来福夫妻,来福家的再也威胁不到如意娘,如意就心头大快,心情一好啊,胃口就变好了,说道:“你去热饭吧,我等着吃。”
今天午饭的份例,有一道蹄膀炖黄豆,味道鲜美,要是以往,如意定能全吃了。
但是今天如意看到猪蹄膀,就想起来福夫妻,过年杀猪,都是挑选最肥的猪杀了吃肉。
汤里炖的不是蹄膀,就像炖着来福夫妻,如意就没有动筷子,把丝毫未动的这道菜给了秋葵,让看门打杂的丫鬟婆子们吃了。
如意刚吃了饭,秋葵就进来说道:“东府那边来了十来个女人,从十二岁到四十五岁的都有,都是来应征咱们颐园洒扫上的。”
“这么快?”如意还以为要等到过小年才能把人招齐呢。
秋葵笑道:“同样是洒扫,咱们颐园比东西两府多了夏天的五百钱降暑补贴,还有冬天五百钱的炭补,干同样的活,这就多了一两银子呢。再说以前年龄最高是三十五,现在放宽了四十五岁,好多媳妇子抢着要来呢。”
如意说道:“可是东西两府,都只招六到八个人,得从里头挑选,王嬷嬷不在,我们先把应征的人先过一遍,填个花名册,把年龄出身写明白,最终人选,还是得王嬷嬷回来再定。”
如意回到熟悉的书桌边,铺开纸笔,对秋葵说道:“待会你两个两个的往里头送人。等我把人都看完了,再一起把她们送出去颐园,别让她们到处乱走,出了事,又是咱们的事儿……”
紫云轩里,如意有条不紊的理事,西府二门垂花门外头,如意娘正焦急的等待。
在二门里头当差的鹅姐又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来了,“什么事情这么着急找我?”
鹅姐一边说话,一边塞给看门的蔡婆子一把钱,“辛苦你传信了。”
蔡婆子收了跑腿的钱,说道:“若不嫌弃,鹅姐就和如意娘就在门房里坐着说话吧,天气这么冷,里头有炉子,暖和。”
鹅姐于是拉着如意娘进了屋,两人围炉说话,蔡婆子还翻出两个橘子,给她们烤着吃。
如意娘见蔡婆子出去了,才开口说道:“有一件事,我拿不定主意,就来请教你,这不大管家娘子来喜家的说,颐园要招洒扫上的人么?我打听了一下,各种条件,年龄我都符合,我想着,要不要应征试试?”
鹅姐跑着过来口喝了,剥着橘子吃,“这个我也听说了,小丫头月钱二百钱,媳妇子月钱三百,媳妇子以前要三十五岁以内,现在四十五也行了,一年发八套衣裳,冬夏一共补贴一两银子,包吃包住,请大夫吃药也是官中出钱,这待遇还是不错的,比东西两府洒扫的都好一些,但是——”
鹅姐往嘴里扔进一瓣橘片嚼了吃了,说道:“你是有手艺的呀,一双巧手,厨艺别说在咱们四泉巷,就是整个西府都有名的,肉兜子、烀猪头、韭菜羊肉烧饼等等拿手好菜,谁吃了不说好?”
“这些年你靠着真本事当厨娘做大席,就是每个月只做一家,工钱加上打赏,一次至少也有一二两银子呢,这不比颐园洒扫赚的多?”
“再说了,你做席面前前后后也就忙个几天,你去洒扫天天都要扫地的,放着这么好手艺不吃,倒吃起灰来了,怎么想的嘛。”
多年好友,鹅姐和如意娘好得就像亲姐妹似的,说话不拐弯抹角,想什么就说什么。
如意娘低头说道:“我去颐园应征洒扫,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离如意近一些,方便照顾她。你看,自从她进了园子,脏衣服什么的一次都没有捎出来让我给她洗过,我能做的,就是炒好油茶,要吉祥捎给她喝。”
如意娘眼睛湿润了,说道:“从怀她,到生她、养她,十二年过去,我们一天都没有分开过,每晚都睡在一张炕上。我就是想女儿了,想为她做些什么,哪怕就是洗洗衣服,我也是高兴的。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就来问问你的意思,看这样妥不妥。”
鹅姐把自己的手帕递给如意娘,“你的意思,我懂了。如意在颐园当差,你割舍不下,我能理解,我要是有这么个女儿啊,也舍不得。只是呢,有些事情,你想的太简单了,我问你,颐园洒扫上的归谁管?”
如意娘说道:“紫云轩的王嬷嬷,上回如意回来跟我们讲过,颐园里,除了松鹤堂、大厨房和看门小厮们,什么洒扫、上夜、看空房子、养白鹿养仙鹤、修剪花草树木等等,都归王嬷嬷管。”
“这就对了。”鹅姐耐心解释道:“如意刚升了二等,除了看守承恩阁,她还是王嬷嬷的心腹丫鬟,这还不是倒茶送水的那种,这是能写会算、做账本算月钱帮助理事的丫鬟。就像这两天王嬷嬷不在颐园,去了东府料理大少爷提亲纳彩礼的事情,如意就顶上去了,在王嬷嬷的值房里办事,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似的,居然每件事都办的滴水不漏,都赞她会来事呢。”
如意娘惊讶道:“真的?我家如意都这么出息了?”
“那可不。”鹅姐也有荣与焉,“论出息,如意比我家吉祥强一百倍——吉祥跟他老子一样,只会看大门。这不咱们西府大小姐要搬进颐园的听鹈馆住么,这两天忙着搬家,大小姐房里的大丫鬟朱砂,还有奶娘赖嬷嬷,都在我面前夸赞如意会办事呢,这可不是假话。”
如意娘高兴的直念佛:“阿弥陀佛,保佑我家如意事事顺遂,如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