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吉祥如意 > 2030(第19页)

2030(第19页)

不提还好,一说这个,如意心头就涌起怒火,但现在不是恣意发泄怒火的时候,如意强忍住怒火,淡淡道:“下一个。”

婆子把抹儿带走了,之后,陆续有女孩过来,十之八九都是选择留在张家配小厮,等成了房,在张家熬几年资历,学会了规矩,将来未必没有机会回到颐园。

如意把花名册的名字都写满了,又拿了两张纸,按照两种选择,分别列了姓名,她记得王嬷嬷说过,平日管事们议事的地方在松鹤堂旁边的紫云轩。

如意拿着名单,去了紫云轩,找王嬷嬷回话。

紫云轩没有院墙,是一个假山、异石堆叠的花园,里头有几排房子,是预备给老祖宗逛园子歇脚、换衣服的,现在空出了几间房,用来给管事嬷嬷们议事的地方。

如意第一次来紫云轩,此时夜已经深了,管事们也都散了,只有一间还亮着,肯定是管着巡视和上夜的王嬷嬷。

如意把做过标记的花名册和两张配小厮和去农庄的名单都给了王嬷嬷。

王嬷嬷翻看了一遍,说道:“不错,眼里有活,把两拨人都分开了,我不用再抄一遍。”

以前听到王嬷嬷说她“眼里有活”,如意心潮澎湃,觉得自己被上司看重,前途一片光明,一等大丫鬟指日可待。

现在么,如意觉得只是王嬷嬷的口头禅罢了,如果她可以选择,她不愿意干这个额外的活计,太折磨人了。

王嬷嬷用剪刀剪掉烧黑的灯芯,灯光更亮了,王嬷嬷细看了一遍,“并没有什么意外,只要见识过颐园的富贵,就不愿意离开张家。”

“就是字写的不好看,蚂蚁爬过似的。”王嬷嬷用手指头点了点如意抄写名册的笔迹,“谁教你写的字?”

“我娘。”如意回答道。现在,她收起了伶牙俐齿的嘴,多说一个字都不想了!

“你会做账么?”王嬷嬷问。

若是以前,如意定会把自己所能添油加醋的好好说一通,以得到上司垂青,然而现在,她生怕王嬷嬷又给她安排什么“不是人干的”活,连忙说了一堆谦词:

“我不会做账,只能看懂年历和账本上的一些字——我其实就认识一些生活上经常用到的字,且很多都是认字认半边,连猜带蒙的,经常出笑话,就像承恩阁里米芾的名画,我以前一直米市米市的乱叫,真的只晓得一点点,不是睁眼瞎子罢了。”

如意以为王嬷嬷会就此死心,放她这个“睁眼瞎子”回承恩阁看房子,但是王嬷嬷却拍了拍案头一摞厚厚的册子,说道:“哦,够用了,我老了,眼花,你把这些账本读给我听听。”

如意听了,暗自腹诽:您老眼花,可我眼瞎啊!

若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说】

永远不要对上司说我吃撑了,走走消化食,上司不会觉得你在养生,只会认为你的工作不饱和,要你干更多的活——打工人如意如是说

第26章第二十六回:吉庆街拆迁有猫腻,小丫鬟喝茶出大丑

第二十六回:吉庆街拆迁有猫腻,小丫鬟喝茶出大丑

真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如意没想到自称“不是睁眼瞎子罢了”还会被王嬷嬷留下来读账本。

如意毕竟只有十二岁,她还没有走出刚才被一群绝望的女人围绕的无力和愧疚感,此时此刻,她只想逃离这里,回到承恩阁后面的小屋里,抱着她的佛郎机娃娃,盘腿坐在炕上,喝母亲新炒的油茶。

如意忙推脱道:“可是……可是蝉妈妈还在等我回去关门。”

姜还是老的辣,王嬷嬷叫了个上夜的婆子,“你去承恩阁,找蝉婆子,说我把如意留下来了,要她自己歇着去,给如意留门。”

如意只得坐在王嬷嬷旁边的椅子上,王嬷嬷又点燃了一盏油灯,灯芯足足有手指头那么粗,就像点了十几盏灯,刹那间,屋里光亮了不少。

如意开始读账本:

“六月初二,迁何妈杂货铺,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七甲第五户,铺面一间,房舍五间,补偿八百两。经办人来喜。”

大明延续了大宋的保甲制度,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这个何妈杂货铺,就是吉庆街的第七十五户。

“六月初二,迁钟粮米行,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六甲第六户,铺面一间,房舍三间,补偿一千两。经办人来福。”

“六月初四,迁茂泰酒馆,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四甲第一户,铺面一间,房舍五间,补偿八百两。经办人来福。”

“六月初五,迁佬杆麻豆酱铺,位于吉庆街第二保第一甲第一户,铺面一间,房舍两间,补偿五百两。经办人周富贵。”

“六月初五,迁荻第车马行,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一甲第一户,铺面一间,房舍两间,马棚两间,补偿一千两。经办人周富贵。”

“六月初五,迁瞬丰镖局,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一甲第七户,铺面两间,房舍五间,马棚两间,补偿一千五百两。经办人来福。”

“六月初五,迁刘涵渊一家,房舍一间,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三甲第三户。补偿六百两,经办人来禄。”

……

如意念着念着,就知道她所读的账本,是为了把颐园和东西两府连接在一起,张家拆迁了整条吉庆街而为此付出的、给沿街商铺、户主的补偿银子。

之后,还有什么似家客栈、三通镖局、武大郎烧饼等商铺以及赵钱孙李等等民宅户主等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