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绒锁

鹅绒锁>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 8090(第13页)

8090(第13页)

江无眠颇有些看热闹的心思,“下一期选几个答案,在新版面上刊登。”

张榕:“……”

您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码头那件偷窃案,至今还有人津津有味地议论。月报再进行追踪报道,热度久居不下,再出一例相似案件邀请诸多人品评决断,怕不是过些日子就能写一出折子戏!

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的文章的确更受百姓青睐,比咬文嚼字的枯燥律令好听多了。

八卦嘛,谁不喜欢?

另外便是科举相关的改动,原定的版面上刊登文章,经义策论轮番换,改动后增加了数术解析。

数术,大周所强调的“数”指阴阳五行数术学说,而江无眠所谓的“数术解析”指的是“数学”,即形式科学。

针对当前教育来讲,数学一道是小道,是辅助“数术”的工具,并不受人重视,然而在实际应用上,这比大部分经义都要多。

毕竟出门买菜都要用数学最基本的加减算钱。

当然,能登上报纸的自然不会是如此简单的解析,所以江无眠出了一道经典题目。

张榕翻开相应的版面,白纸黑字写着“鸡兔同笼”。

以免会算的书生没钱,江无眠还好心地留下大片空白,以此作为答题纸。

张榕:“……”

为找真材实料的算学人才,您真是煞费苦心。

第087章发行

无人料到,短短两期过去,南康月报竟是大作改动。

时间变成半月一报虽有些出乎意料,可依当前的追捧程度,不难看出书坊此次决定格外恰当。

然而版面与内容变动,便让诸多人所料不及,从商队到百姓都在急切地审视第三期报纸内容,文人之间更是见面就问新出的两道题究竟有没有得出答案。

在一二期时,报纸虽说引起南康府部分区域——码头商队与韶远县大部分人——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商队占据大部分的购买份额。

毕竟售价高,内容多是粮价相关,商队第一时间嗅到商机,自不会放过发财机会。

百姓之间是口口相传,还是那个理由——价格太贵,性价比不高。

听闻刊登了粮价,也是托人在县城里打听,少有人买上一份。

倘若家中有书生文人倒是好些,有想省钱的,寻书生誊抄几份带回,过程之中能获得报纸上的信息。

但也仅限于此,很少有书生主动掏钱买报。

科举相关内容太少,多数是商贾之事,有那银钱不如直接买本举业书来的划算。

然改版报纸一出,书生文人之间火速流传开!

自打报纸一物传开,南康府上的人多了一个娱乐方式,听说书先生念报。

即便是进了冬日,各个茶馆里仍是热闹非凡。

桌上沏一壶茶,袅袅雾气氤氲,茶香墨香混坐一团,再上两三盘小菜,等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齐活!

今日里唐秀才与好友约好在茶馆里一聚,叫了一壶茶,点上两三盘点心,心中再度惋惜为何醉流霞不开在府城之中,好让人一探究竟。

去吃过的好友回来赞不绝口,恨不得搬到醉流霞住着,可惜那地多让商贾之流占着,他们最多过去吃顿饭。

等到伙计上完,说书先生坐好,两三好友也将入座,唐秀才笑道:“说书人一到,就见你们踩着门槛到了。”

白衣书生许秀才拱手,“唐兄此言差矣,分明是报纸一到,小弟便追过来了。”

这话赶得巧,说书人润了嗓,惊堂木一拍,展开报纸念道:“时,建元二十五年,冬……”

几人说笑声一停,听说书人报上这期的政令,但不曾想,今日这出竟是个案子!

三人面面相觑,不由倾身侧耳,聚精会神听说书人向下念。

与其说是案子,不若说是判决书。

案件相关人的信息已被抹去,只留部分细节,但还是能听出原形来,让讨论度本就不低的偷窃案又增添一份热度。

唐秀才三人心思全在判决过程中,这份报纸上详细描绘了案件是如何定性定刑的,最终判词写的更是写得辛辣无比,让人不自觉沉浸其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