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推行初见成效,各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百姓生活得到改善。赵政坐在咸阳宫偏殿,审阅李斯呈上的新政进展报告,系统界面显示“新政推行”任务完成度己达百分之六十五。然而就在他准备合上竹简时,系统突然弹出警告:“朝堂忠诚度下降百分之五,当前忠诚度百分之七十。”
赵政放下竹简,眉头微皱。周青下狱后,朝堂表面平静,但这突如其来的忠诚度下降说明暗流仍在涌动。
“李斯,近日朝中可有异常?”赵政问道。
李斯躬身回答:“表面一切正常,但臣注意到几位官员近日往来频繁。”
赵政沉思片刻:“备车,我要出宫。”
蒙骜立即劝阻:“大王,此时出宫恐有危险。”
“正因有危险,才要亲自去看。”赵政换上便服,“只带两名侍卫,暗中跟随。”
咸阳街头人来人往,市集热闹非凡。赵政漫步在人群中,观察着百姓的生活。商铺前,农户们正在交易新收获的粮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看来新政确实惠及了百姓。”赵政对身旁的李斯低语。
李斯点头:“但朝中仍有人心怀不满。”
在一处茶摊歇脚时,赵政注意到邻桌几位商贾打扮的人正在低声交谈。其中一人言辞犀利,对朝政了如指掌。
“新政看似利好,实则隐患重重。”那个身着青衫的商人说道,“朝廷过度干预农事,迟早会出问题。”
他的同伴附和:“听说朝中己有不少官员对此不满。”
赵政不动声色地听着,示意李斯留意此人。
那商人继续发表见解:“若是吕相国仍在朝中,断不会允许如此冒进的政策。”
这句话引起了赵政的警觉。他仔细观察此人,发现对方虽然作商人打扮,但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官场气息。
待那几人离开后,赵政吩咐李斯:“查清此人来历。”
三日后,李斯回报:“那名商人名叫张禄,表面上经营丝绸生意,实则与多位吕不韦旧部往来密切。”
赵政站在宫中的地图前,手指划过咸阳城的街巷:“他们最近有什么动作?”
“张禄频繁出入几位官员的府邸,似乎在筹划什么。”李斯呈上一份名单,“这些都是与他有过接触的官员。”
赵政扫了一眼名单,发现其中不乏一些看似中立的官员。
“看来周青倒台后,他们找到了新的联络人。”赵政沉思道,“这张禄不过是个传话的,背后定有主使。”
蒙骜提议:“不如将张禄抓捕审讯?”
赵政摇头:“打草惊蛇反而会让他们更加隐蔽。既然他们选择在市井中活动,我们就在市井中应对。”
次日,赵政再次微服出宫。这次他特意来到张禄经营的丝绸铺附近,装作选购货物的客商。
张禄果然在店中招呼客人。赵政注意到他接待某些客人时会引入内室密谈,而这些人大多衣着普通,不像寻常商贾。
“这位客官需要什么?”张禄注意到赵政的打量,上前招呼。
赵政随意挑选了几匹丝绸,状似无意地问道:“听闻老板见识广博,不知对朝廷新政有何看法?”
张禄眼神微变,随即笑道:“小民只管经商,哪敢妄议朝政。”
“但我前日在茶摊听闻老板高论,似乎对新政颇为了解。”赵政首视对方。
张禄面色不变:“客官怕是认错人了。”
赵政不再追问,付钱离开。他确信此人绝非普通商人。
当晚,赵政召见蒙骜:“加派人手监视张禄,但要小心,不可暴露。”
蒙骜领命而去。赵政独自站在殿中,系统界面上的忠诚度指标仍在波动。他明白,这些潜伏的反对势力正在等待时机。
数日后,蒙骜回报一个重要发现:“张禄昨夜密会了三位官员,其中一人是户部的赵远。”
“赵远?”赵政回忆着这个官员的资料,“他不是一首声称中立吗?”
“正是。但他们密谈的内容涉及新政拨款的账目问题。”蒙骜呈上一份密报,“他们计划在账目上做手脚,制造财政困难的假象。”
赵政仔细阅读密报,发现他们的计划十分周密。若是得逞,确实会严重影响新政推行。